合格的眼镜如何验配?:通常在进行一些必要的问诊后,首先进行客观验光,通过客观验光可以迅速知道被检者初步的屈光不正度数,为随后的主观验光奠定良好的基础。
当您戴上新配的眼镜产生了头晕、眼胀等不适,过了适应阶段仍觉得不适,这很有可能是您配的眼镜不合格。一副不合格的眼镜不但起不到矫正和保护视力的作用,反而会引起新的屈光不正(度数加深)。那么,怎样才能选配一副合格的眼镜呢?
小编在上一节“你以为打个电脑验光就完事了???”中介绍到:一副合格的眼镜应该具备舒适、持久、清晰三项标准。
配镜应依据正规医院开具的验光处方。不单凭电脑验光结果确定眼睛度数,而是根据眼科医生的眼科检查,然后根据配镜者的年龄、眼睛的调节能力、双眼的协调能力,以及疾病对屈光的影响等综合因素决定,在戴镜后还要定期复查,适时调整眼镜度数.
验光方法分两大类,即客观验光和主观验光。
客观验光
通常在进行一些必要的问诊后,首先进行客观验光,通过客观验光可以迅速知道被检者初步的屈光不正度数,为随后的主观验光奠定良好的基础。常见的客观验光有电脑验光、检影验光。通过电脑验光或检影验光得出被检者初步的验光结果,并在此基础上进行主观验光。
因客观验光不能排除调节因素影响,特别是儿童及青少年时期或远视患者,因眼肌调节功能过强而必须使用调节麻痹剂(散瞳验光),待瞳孔散大后,方可了解真实的屈光状态及屈光度。但是对于40岁以上的屈光不正者,尤其是有青光眼倾向的人,建议不采用散瞳验光,以免诱发青光眼。
靠患者的主观感知所进行的屈光检查为主观验光。
而主观验光中分类也众多,以5分制来给大家百科。
1分为:主觉插片法;
2分:电脑验光仪+主觉插片法;
3分:电脑验光仪+他觉检影+主觉插片法;
4分:3分+双眼调节平衡;
5分:4分+眼位检查+双眼单视功能+调节状况+屈光度状况+集合功能等,作出综合判断,给予验光处方。
其中1~3分的验光可以称为常规验光,也可称为初级验光;4~5分则可称为医学验光。医学验光必须使用综合验光仪。那么为什么要使用综合验光仪呢?众所周知,当一位近视的患者,戴上-3.00D的矫正镜片后,矫正视力可达到1.0,时,-3.25D、-3.50D、-3.75D以及-4.00D,这5个矫正镜片都可以使矫正视力达到1.0。若用常规验光,只能在这5个矫正镜片中任选一个作为验光处方,有一定的随意性。而在医学验光时则不然,它得根据被检者的眼位、调节、双眼单视以及集合功能等检查结果,只能选其中固定的一个镜片,甚至也可选择-2.75D作为最后的验光处方。由此看来,医学验光和常规验光有着不同的含义和内容。从医学角度来讲,配戴矫正眼镜的目的,不但要使患者看清物体,还要使之戴镜舒适,并且可以治疗某些可能存在的眼病,如视力疲劳、隐内斜或隐外斜等,而医学验光则是基础。
在发达国家,验光配镜必须是经过医学培训并经国家有关部门认定资格的人才可进行。而我国有些验光从业人员素质较低。为了弥补技术上的缺陷,一些眼镜店配备了电脑验光机。这种验光机能迅速给出屈光数据,但电脑所提供的屈光数据与被检眼睛的屈光度存在一定差距,这在青少年身上表现得尤为突出。因为电脑目前无法排除人的眼调节功能,由此所得的数据,近视有可能出现矫正过度,远视有可能出现矫正不足。因此,青少年配镜应先到正规医院医学验光。
测量瞳距。所配镜片的光学中心必须处于戴镜者瞳孔的中心位置,镜片光学中心有无偏差,包括水平偏差、垂直偏差,也是反映眼镜质量的一项主要指标。当镜片光学中心间距小于实际瞳孔间距时,眼睛就要过多地使用集合功能,这会促进近视眼的发展。如果镜片光学中心间距大于实际瞳孔间距或光学中心上下偏移时,视物时会出现眼胀、头痛等视力疲劳症状,致使新配的眼镜不能用。这也是不能盲目选择大镜框的原因。由于人眼在上下两方面是没有调节能力的,因此,即使镜片光学中心准确,左右镜片的垂直光学中心错位,也会造成病人戴镜不适。人眼能容忍的左右眼镜片垂直光学中心的偏差平均为0.125cm,不得超过0.25cm。
所配镜片的屈光度与验光单上的屈光度应当一致。如果偏差超过了国家标准,会加快近视或远视的发展。配镜者如果有散光,所配镜片的柱镜轴位同验光单上的轴位也应当一致,如超出国家标准(误差应在5度以内),会造成新的散光。
镜片的透光度要好。镜片中央如果有瑕疵,会影响镜片的透光度,还会带来暗影。另外,变色镜片越厚、色越重,越会影响镜片的透光度。因此,建议中度以上的屈光不正者不配变色镜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