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远视眼的临床表现及体征有视力障碍及“貌似近视”、视疲劳及“假性近视”、内斜视及弱视、眼底改变、其他。儿童远视眼的预防措施方法有两种。
1.视力障碍及“貌似近视”:一般来说,出生后6个月的婴儿远视力为0.05,几个月时为0.1,2岁时可达0.5,3岁时为0.7,4-5岁时可达1.0以上。有生理性远视的儿童,特别是高度远视儿童的远视力要低于同年龄组的远视力。由于远视眼的远点在视网膜之后,所以患者为保持清晰的视力恢复,不论视远、视近都要运用调节。轻度患者通过调节,在看远时可以看清,看近时却模糊,因此,常把目标靠近眼前,目的在于放大视角,缩小瞳孔,克服弥散圈太大而带来的视物模糊状态,以补偿视物不清,这种状态外观上看“貌似近视”而非近视。
2.视疲劳及“假性近视”:儿童的调节力比成人强,因此,为了求得清晰的物像经常运用过度的调节,近距离工作时更为强烈,容易引起视力疲劳,甚至影响儿童的正常学习。主要表现为头痛、眼痛、眼酸胀,休息后可缓解,持续使用眼睛时加重,看书写字时间稍久就感觉字迹模糊,休息片刻,可能好转,但继续学习后又会感到模糊,这是视力疲劳的典型症状。健康状况差的患者。身体虚弱,调节力衰退,更容易产生视疲劳。如患者长期高度使用调节,可使睫状肌发生痉挛造成“假性近视”。
3.内斜视及弱视:患远视眼的幼儿,经常需要调节,由于辐辏和调节经常伴随发生,如双眼届光度数不同时,则会发生调节和辐辏失调,屈光度数高的一眼则多用调节,使辐辏作用相应增强。从中枢发生的兴奋冲动,必定多兴奋该眼的内直肌,致内直肌相应地变肥厚,内外直肌作用失去平衡,演变成一眼内斜视,以致失去双眼单视,长此下去斜视眼可变为弱视。另外,远视眼病人,由于视近、视远均模糊不清,不能在视网膜上聚焦,致使视网膜长期得不到光线刺激,故有部分远视患者也可产生弱视。
4.眼底改变:视网膜反光稍增强,严重者可见视网膜、脉络膜充血。视乳头较小、颜色较红、边缘不清晰,被称为“假性视乳头炎”。
5.其他:因远视眼患者眼球较正常人者小及视力疲劳,故容易引起闭角型青光眼及慢性结膜炎、睑缘炎和麦粒肿。高度远视眼的病人常伴有面部发育不全。
儿童远视眼的预防
(1)提倡优生优育。
(2)注意日常生活规律,劳逸结合,学习不宜过度,补充营养,增强体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