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装眼镜不应忽视的应力作用
我们在眼镜配装过程中对镜片的光学中心水平偏差及互差,光学中心高度及垂直互差,镜眼距,前倾角等标准给予了足够的重视。但镜片配装过紧引起的应力情况却多被忽略了。顾客于宝斌,男,39岁。左眼视物不清,常感左眼疲劳,酸痛,波及左眼眶痛,看E型视力表全部向左侧倾斜,重影现象明显。验光度数R:1.2平光,L:1.2-0.75DC105,PD:66mm。试戴半小时,感觉视物清晰舒适,左眼及眼眶的酸痛感消失,极为满意。配了一副路易.莱美LL33全框镜架,依视路第四代变色树脂片。配镜后第三天来店,诉左眼视地面和墙面呈波浪起伏状,走路不敢下脚。查眼镜的光度及轴位准确无误。重新验光也没有问题。再仔细检查眼镜,发现框圈锁接管的间隙较大,螺丝上得很紧。估计可能是镜片割边时镜片过大,强行装配到了镜圈中。于是卸下镜片,倒小一圈后重新装好。顾客配戴后,看地面,墙面不再有波浪起伏的现象,满意而去。这是一例典型的由于镜片配装过紧而产生的不均匀的应力作用。对于玻璃镜片,如果配装过紧,在过大的应力作用下将产生自裂现象,多在24小时内发生。而对于树脂镜片,则会在不均匀应力作用下产生镜面的扭曲变形,顾客配戴后视物会产生凹凸不平感,尤其在视平面物体感觉更明显。而对半框拉丝架,受挤压的树脂片会反作用于框圈和鱼丝线,那么框圈最为薄弱的鱼丝连接处会在这种持续的应用力作用下逐渐受损,最终发生鱼丝连接处的撕裂现象。国家配装眼镜标准GB13511-1999中规定,金属架框圈的锁接管的间隙不得大于0.5mm。装配眼镜无割边引起的严重不均匀的应力存在,若要有条件的话,可以用应力仪来观察配装眼镜的应力情况。眼镜配装后的应力仪检查: 在镜片的割边过程中,配装员由于担心镜片割边过小,于是便产生了宁大勿小的心态。这就导致了由于镜片割边过大而使配装过紧。从而使镜片产生了过强的应力作用,使眼镜配戴不适。这在全框树脂镜片的配装中尤其易于发生,但在半框树脂镜片的配装中亦不少见。尽管半框眼镜的拉丝有一定的延展性,但这种延展程度毕竟是有限的。某大三学生,配了一副半框拉丝眼镜。R:1.2-0.75DS,L:1.2-1.25DS。验光时感清晰舒适,但新镜戴了不到半天即感右眼酸痛,头晕,头痛,右眼视物不清,复查右眼矫正视力0.8模糊。用应力仪检查发现右侧镜片四周呈乌云状向镜片中心延伸,而且镜片中央也呈烟雾状。更换了一根较长的拉丝,重新戴镜,立即感到清晰舒适,复查矫正视力双眼均为1.2。该顾客由于双眼度数较小,镜片较薄,所以过紧的配装导致了过强的应力,从而产生了极为明显的不适症状。某高二学生,半框自架换片,重新验光OU:0.9-2.25DS/-0.75DC180。配镜第二天来店诉:左眼及眼眶酸痛,双眼视物前后距离感不同,路面不平。应力仪检查发现左侧镜片四周呈灰黑烟雾状,为应力过强,配装过紧的表现。更换较长的拉丝后不适感立即消失。以上两例均是由于配装过紧产生的过强应力作用而导致的戴镜不适。提醒我们需要重视眼镜配装后的应力检查。应力仪是由电源和两片偏光板组成的一种检测装置。用来检查配装后的镜片所受镜圈的压力是否均匀和镜片的变形程度。应力仪的使用方法:1.接通电源,打开开关,灯即亮。2.将被检测的眼镜置于检偏器和起偏器中间。3.检查者从检偏器的上方向下观察,可观察到镜片周边在镜圈中的应力情况。4.根据所观察到的应力情况,判断镜片周边的应力是否均匀一致或是否有需要修正的部分。被检镜片周边没有变形,即通过应力仪观察,镜片周边几乎没有条状或片状的烟雾状图形,是配装的最理想状态。但这在配装中尤其是全框的配装中很难做到,这是因为还要防止应力过弱,镜片割边过小。应力过强或局部过强使镜片周边出现乌云状,烟雾状等形状的阴影,呈放射状锐角线条向镜片中央延伸。如果变形严重,波及到镜片中央有效光学区将直接影响佩戴者的矫正视力。在实际配装中,镜片周边多少会出现一些半圆形均匀线条状阴影。尤其是树脂镜片自身有一定的弹性,则更加不可避免。引起镜片应力过强的主要原因有:1.镜片磨得过大。这是引起应力过强的最主要原因。2.镜片形状与镜圈几何形状不相符,包括其楞或角的形状,位置以及整体形状等。3.镜片弯度与镜圈弯度不相符。4.镜片棱角不在一条直线上。检测完应力后可以对应以上原因进行分析并修正,使应力均匀适中。由于绝大多数眼镜店并不配备应力仪,可以说很多从业人员也不认识应力仪,甚至没听说过。所以这里介绍一种自制的简易应力仪。在一明亮的光源前,将两副偏光太阳镜的镜片垂直相叠,中间离开约四五厘米的距离,将被检测的眼镜平行放置于两片偏光镜片的中间,这便可以检测镜片的应力情况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