讨论:假性近视是如何变为真性近视的?:验光时注意患者的年龄和调节状态,通过NRA/PRA、BCC等的调节检查可以辅助判断是否有假近视(调节痉挛)存在。
今天有网友问:作为一个菜鸟想知道:离焦是目前近视成因的主流观点。假性近视是过多地使用调节,使得成像在视网膜前并没有形成远视性离焦,那假性近视是如何发展成真性呢?
我觉得这是一个很好的问题,一点都不菜鸟,而且还很有深度,我考虑如下:
一、先介绍下两个离焦的概念。焦点在视网膜前的离焦情况叫近视性离焦;焦点在视网膜后的离焦情况叫远视性离焦(图1)。已有大量的动物实验证实:近视性离焦是对近视保护的(减缓近视进展);远视性离焦是对近视促进的(加快近视进展),我们要尽量避免远视性离焦(近视过矫正就是远视性离焦),不论是中央还是周边的远视性离焦都应该避免。
图1近视性离焦和远视性离焦
二、调节痉挛(假性近视)时的状态。晶状体不能放松,眼球整体的屈光力变大,视物时出现近视性离焦(离焦性质是近视保护的)(图2);此时,调节痉挛(假性近视)本身是不会造成近视加快进展的。
图2
三、如果这个时候因为视物不清去验配眼镜,在这种调节痉挛的状态下验配眼镜也可以使焦点落在视网膜上,但是比正常无调节痉挛时需要更多的负度数来矫正,即负镜过矫正。(图3)
四、当痉挛消除后,近视过矫正就表现出来了,此时会形成远视性离焦而促进近视,假性近视变真性近视了(图4)。
而调节痉挛诱因消除后会恢复,有自限性,即去除诱因后,即使不治疗也会自行恢复。如不能快速恢复,也可以通过睫状肌麻痹或者调节训练的方法去除调节痉挛。
我的观点是:
假性近视(调节痉挛)是调节紊乱,与近视进展无关,但如果此时错配了过矫正眼镜,待假性近视(调节痉挛)恢复后,则促进近视了。
小结:
验光时注意患者的年龄和调节状态,通过NRA/PRA、BCC等的调节检查可以辅助判断是否有假近视(调节痉挛)存在(如不会做或做不好调节检查,儿童还是常规用睫状肌麻痹验光吧)。如有可先做处理(睫状肌麻痹剂、调节训练)后再做验光配镜,否则很容易过矫正配镜而造成假近视变成真近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