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视光知识】80%近视率说明了什么?

【眼视光知识】80%近视率说明了什么?

80%近视率说明了什么?:近视分真性和假性近视,需要通过散瞳进行区分。散瞳后视力恢复正常(达到1.0以上)的属于假性近视;散瞳后视力不能恢复的为真性近视;

  传统近视理论框架

  1、近视:通常指一组远视力下降,近视力相对正常的眼部疾患;

  2、近视分真性和假性近视,需要通过散瞳进行区分。散瞳后视力恢复正常(达到1.0以上)的属于假性近视;散瞳后视力不能恢复的为真性近视;

  3、真性近视不能治疗,必须配镜进行视力矫正;

  4、近视镜要一直佩戴,时戴时取会导致度数的加深;

  5、近视分为调节性近视和轴性近视;

  6、近视成因不明,考虑与环境和遗传有关。

  说到这里,相信大家对上面的理论都不陌生,因为一旦遇到近视问题都会得到相关的解答。

  “双眼同步眼肌疗法”的治疗理念

  1、近视的成因主要与近距离用眼所导致的眼肌僵持有关,眼肌僵持导致放松调节障碍,放松调节障碍导致晶状体屈度的增加,出现屈光性近视。多数与环境因素(也就是近距离用眼负荷过大有关)有关,原因确凿。

  2、通常98%的近视都与放松调节障碍有关,遗传因素只占其中很少的份额,而通常的遗传因素也只是指中、高度近视患者家长的孩子的易患性偏高,早期通常不表现为近视。真正的遗传性近视(先天性近视)占不到2%或更低。

  3、方法的设计来自与对近视原因的判断(而不是主流依然认为的原因不明)。清晰视觉的建立源于焦点的远近调节,看远眼肌处于放松状态,看近时焦点拉近,睫状肌也逐渐收缩加强,眼肌处于疲劳状态,长时间看近眼肌必然缺少必要放松,放松调节的障碍也在所难免。

  4、近视分真性和假性只是传统屈光学的理论,依据的是散瞳的结果,前提是单纯的配镜矫正方法。真、假性近视的区分没有意义,因为通过针对性治疗可以改善自身裸眼视力和戴镜视力。

  5、配镜无需散瞳,只要配镜不过矫,普通验光即可。毕竟,散瞳是为了区分真、假性近视。

  6、已经近视,为了满足视觉需要,配镜矫正是必要的,但不能过分依赖。近视配镜的初衷是满足视远。初期近视,远视力下降,近视力往往正常。不分远近的过分依赖是导致学龄期度数快速增加的诱因之一。因为在5米以内对近视眼镜的依赖都处于过矫状态。很显然,过矫是度数快速增加的原因之一。

  7、近视无论低、中、高度都可以治疗改善,区别是改善的多少。

  8、针对近视应该防患于未然,早发现早治疗,避免近视向中、高度发展。

  9、近视发展到中、高度,就不单单是视力问题,会伴随一定的器质性病变的发生和发展,无论哪个阶段的近视,配合治疗都必不可少。

  10、人在看远看近时眼轴都处于变化中,看远时眼轴变短,看近时眼轴变长,无一例外,调节性近视和轴性近视都表现为眼轴的变化,不同的是变化的区间不同,对于近视患者本人,近视程度越深,眼轴也就越长。眼轴跟近视能否治疗无关!

  11、通过患者提供的度数和瞳距制定治疗方案,改善眼肌自身调节机能。

  针对病因治疗,几乎98%的近视患者都有相应的裸眼视力的提升以及矫正视力的提升,所以,真性近视不能治疗,只能说是单一验光配镜方法局限下的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