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视了,如何应对?:经常看到一些家长会因为自己孩子的视力的检测报告而担心不已,但经过了解往往孩子视力属于正常范围,因为没有得到很好的解释而误以为自己孩子有视力问题。小孩子在5岁以前,视力是一个逐步发育完善的过程,一般只…
任何一次观念的更新都会伴随对传统观念的部分质疑和纠错。
近视属于机会致病,任何试图一劳永逸的想法都不太现实。近视是一个综合的病理状态:既有视力的下降,同时也有器质性病变的发生和发展。近视可以治疗,关键是方法要得当。
关于幼儿视力
经常看到一些家长会因为自己孩子的视力的检测报告而担心不已,但经过了解往往孩子视力属于正常范围,因为没有得到很好的解释而误以为自己孩子有视力问题。小孩子在5岁以前,视力是一个逐步发育完善的过程,一般只需在这个阶段注意排除弱视发生的可能。伴随一定的远视和散光都属于眼球正常发育过程中所伴随的生理性屈光状态,无需担心,也无需配镜矫正。户外运动就是最好的视力保护方式。
关于儿童近视是否需要配镜
早期近视一般指6岁以后进入学龄期的儿童,这个时期家长往往非常重视,害怕孩子过早配镜会逐步加深,不配眼镜又怕视力会逐步下降,往往在其中纠结不定。究竟近视了该不该配镜?追溯最初配镜的缘由就会明了,人们近视配镜的初衷是因为看不清远处的视物,配镜满足视远就是最简单而直接的需求,看近是无需戴镜的。是否需要配镜?也有一个很客观的区分:学龄期,视力只要不影响正常看清黑板是无需佩戴近视眼镜的,如果影响到正常学习用眼,或者说已经看不清黑板,配镜矫正视力是必要的。但切忌过分依赖。近视无论是否需要配镜,及时配合治疗都是必须的,当然前提是方法得当。毕竟配镜只是屈光矫正,不是治疗手段,只有配合针对性治疗才能有效控制近视发展,提高以至恢复自身视力。即便如此,也不能以为治疗近视可以一劳永逸,近视属于机会致病,只要近距离用眼疲劳,就有可能再度近视。近视可以治疗,但任何永不反弹和彻底根治都有很大的误导成分。
关于如何正确佩戴眼镜
近视配镜简单说就是满足视远,看近无需戴镜,但人们会常常听到一些很盛行的说法,因为源自主流医学,所以此种说法经久不衰,也给广大近视患者和家长带来了极大的困惑。“近视了要及早配镜,可以控制度数发展”—-遗憾的是眼镜配了,近视却没有有效控制;“眼镜要经常佩戴,时戴时取会加快度数发展”—-近视患者照做了,但是度数却像脱缰的野马头也不回的疯长。近视眼镜满足近视患者视觉需求的作用功不可没,无论是过去、现在和将来都是如此,但也因为错误的过分依赖引发了近视患者的视力状况的进一步恶化(当然度数增加的最主要原因是近距离用眼负荷的增加,对眼睛的依赖加速了度数增加的趋势),这是有目共睹的。重视屈光矫正而忽略及时治疗和控制应该是导致这一后果的其中一个重要因素。其实没有什么正确的配镜方式,都是为了应急的无奈选择相比只有相对科学的佩戴方法,或者说是两权相较取其轻的做法。近视配镜是满足视远功能,但对眼镜的依赖又部分放弃了眼睛部分自身调节机能。眼镜要经常的摘掉,适时的增强自身调节是另一种改善的方式。
关于准分子激光手术
准分子激光应该是为高度近视患者免除配镜困扰而产生的,的确为视力相对未定的有摘镜要求的高度近视患者带来一定的方便。用来应急就有失偏颇。说到底是一种屈光矫正的方法,度数相对稳定是前提。
初期近视应该及时配合针对性治疗,用以改善自身视力、控制近视发展趋势,但并不代表可以一劳永逸。近视属于机会致病,与近距离用眼有关,只要近距离用眼疲劳,就有可能再度近视;视力差,必要时还是要配镜矫正视力,只是不要过分依赖;中高度近视会伴随一定的近视力的同步下降,即便如此也不能过分依赖眼镜,不是特殊需要要适当摘掉眼镜,有必要配合针对性治疗,用以控制度数发展,遏制器质性病变的发生和发展,并适当的提高自身视力和相应的降低眼镜度数。
治疗的结果会有不同的层面:恢复、改善、控制、延缓。这里面相信处于不同状态的近视患者或家长会有自身的切身体会。但有一点可以肯定,配合治疗肯定会比单纯依赖配镜矫正要有很大优势。所以,在配合治疗中,更强调方法的有效,也就是定性,至于定量则与个体差异有关。所以,遇到快速摘镜和永不反弹的说法,需要保持一份冷静。观念对了,选择就不会有太大偏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