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视光知识】视力和屈光度、眼镜的关系

【眼视光知识】视力和屈光度、眼镜的关系

视力和屈光度、眼镜的关系:“屈光”一般指对平行光线的光路的改变,针对眼睛来说最直接的屈光改变就是反应在角膜和晶状体的弯曲程度上。视物越近,晶状体的曲度(厚度)就越大,需要的调节力越大,就越费力,第一自我感觉就是眼睛疲劳,也…

  能够提出这些问题的家长,是非常理性的。我们不提倡孩子一出了视力问题首先以某种治疗手段为第一目的,而是需要家长先对近视的发生、发展及连带的事物关系做充分认知,进而帮助孩子采取正确的、合理的、科学的、易行的方法来共同抵制近视,理性选择产品及视力保护方法。

  有些家长,一发现孩子视力出现问题时便手足无措,盲目从众,结果选择了不适合自己孩子的视力矫正方法,反而起到了负面的因素。那么在这里对家长常问到的这三者之间的关系,我们做个简单概述,希望能对家长有所帮助。

  首先说“视力”,简单说就是人们看清视物的能力,视力的好坏是以看清视物的远近来评判的,好的有1.5、2.0,差的有0.1、眼前辩指、光感(也就是看不清视物,只能感受光的存在)。影响视力的因素很多,眼部炎症可以造成视力下降(沙眼、红眼病等);外伤也可以造成视力下降;晶体混浊、玻璃体混浊、视网膜的病变等疾患也可以引起视力的下降;我们已经谈到,无论近视、远视、弱视都以视力低常为前提而称为视觉疾患。只要一个人的视力是正常的,无论屈光呈现近视还是远视状态,就不能说这个人是近视、远视或弱视。比如,视力1.0.度数-2.00DS(+2.00DS)。大部分青少年学生的视力下降多与近距离用眼引发疲劳有关,多是出现调节障碍(调节性近视)和最终引起的器质性病变,也就是眼球的前后径发生了改变(即轴性近视)。

  “屈光”一般指对平行光线的光路的改变,针对眼睛来说最直接的屈光改变就是反应在角膜和晶状体的弯曲程度上。视物越近,晶状体的曲度(厚度)就越大,需要的调节力越大,就越费力,第一自我感觉就是眼睛疲劳,也就是近距离看书时间过久的症状;晶状体是人眼看远、看近的最直接的调节结构,相当于一个凸透镜,可以根据自身的需要来调节它的弯曲程度,来改变焦点的远近达到看清视物的目的。

  视力往往是指我们眼底视网膜成像的能力;屈光度数指眼的整个屈光系统的屈光力(角膜、房水、晶状体、玻璃体)通常用眼睛的度数来表示,一般是人们看清5米处视力表的1.0为最低度数要求,度数只是人们为看清规定视物的一个状态的具体曲度的指标。改变了位置就会有不同的要求和数值,比如看5米远的视物和看3米远的视物,所需要看清的度数是不一样的。所以眼镜是无需一直佩戴的,它只是补充人们为看清原本看不清的视物所需要的屈光力。

  人们配镜的初衷往往是为了看清远处的视物(黑板、对面走来的人的面目、前方过来的车辆等),而验光配镜的目的也就是解决看远的问题,所以配镜就有一个原则,也就是以看清5米处1.0的视力表的最低度数为依据,而不适合看近处的物体。

  眼镜本应该有选择地佩戴,而医生却偏要告诉近视患者要经常佩戴,试想一直佩戴的结果:其一,是自身看远调节的放弃,因为无需自身调节;其二,近视是看远不清看近清楚,看近是无需眼镜就能看清,可是近视患者却错误的佩戴用来看远的近视眼镜,这无疑额外的的增添了眼肌的调节负荷,相当于要把看远调节成看近。这就是为什么人们常常发问,医生说配镜可以控制度数发展,为什么眼镜却越戴越厚?

  很简单,眼科医生忽略了一个最基本的事实:眼镜只是校正视力,不是治疗手段,无益于自身裸眼视力的提高,错误的把一个权益之计当成了一成不变的真理,当成了灵丹妙药。说的更直接些,近视眼镜无非是为了看清大概5米处的视物,其他一无是处。人们在老花镜上就能做到理性:稍微观察一下就会发现,老花眼者常常是看近才戴上眼镜,看完就自行去掉眼镜,因为老花眼看远是无需眼镜的,如果一直佩戴只会增加看远的调节不适。但近视眼镜的错误佩戴要归功于我们眼科医生最初的懵懂和不加思索,后来则是部分医生的恶意误导,利益所趋。

  眼镜为什么越戴度数越深?

  近视眼镜只是一种视力矫正工具,而非治疗方法。它唯一的功效就是提高戴镜的矫正视力,对裸眼的视力的提高没有任何作用。同时对裸眼视力的加速下降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戴上近视镜远视力是提高了,但人们眼肌的自身调节功能也同时放弃了,僵持的眼肌并没有得到有效的缓解。看近的时候也戴眼镜的情况下,额外的增添了眼肌的负担,更加费力的把看远调节成看近(其中包括眼镜的附加度数)。这样就比不戴眼镜时额外的增加了对眼睛的屈光调节。所以造成了视力的加速下降和眼睛度数的飞速发展。这就是眼镜为什么越戴度数越深的主要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