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视光知识】近视的分类以及防控

【眼视光知识】近视的分类以及防控

近视的分类以及防控:长时间近距离用眼,过度使用调节,出现调节紧张或调解痉挛引起的近视,经休息或使用睫状肌麻痹剂后,近视状态消失,这种现象为调节性近视,也被称为“假性近视”。

  假性近视的形成是由于患者调节幅度不足,长时间近距离用眼导致视力疲劳长期存在,疲劳无法缓释势必使得眼睛进入代偿状态,产生睫状肌痉挛等功能性代偿。

  一、根据近视的程度分类

  1、低度近视屈光度低于3.0D的近视。

  2、中度近视屈光度3.0D~6.0D的近视。

  3、高度近视屈光度大于6.0D的近视。

  二、根据屈光状态分类分轴性近视与屈光性近视

  1、轴性近视眼的各屈光成分基本正常而眼轴偏长。大都多近视可归于轴性近视。

  2、屈光性近视眼的屈光间质的屈光力过强,而眼轴正常。

  3、曲率性近视最常见的是角膜或晶状体曲度增大,如圆锥角膜,大角膜或小角膜,角膜移植术后,球状晶体或小晶体等。

  4、调节性近视长时间近距离用眼,过度使用调节,出现调节紧张或调解痉挛引起的近视,经休息或使用睫状肌麻痹剂后,近视状态消失,这种现象为调节性近视,也被称为“假性近视”。

  三、按近视的性质分类分单纯性近视和病理性近视

  1、单纯性近视绝大多数发生于青少年期,进展缓慢,屈光度偏低,矫正视力佳,随着身体发育的停止,近视眼的近展趋于稳定,这类近视为单纯性近视。大多数后天性近视可归于此类。

  2、病理性近视又称为恶性近视、变性近视、高度近视、进行性近视等,属基因遗传性近视或先天性近视。其特点是出生时或生后早期即发生,有遗传因素:发展快,呈持续进行性加深,青少年时期近视程度进展明显;近视度数大,一般6D以上;眼轴明显延长,眼底病变早期出现并呈持续进行性加重;视功能明显受损,远视力低下,常不能完全矫正,大多数患者近距离视

  近视的分型

  假性近视

  假性近视病因:由长时间近距离用眼睫状肌痉挛导致。

  眼睛看近处的时候必须动用调节才能看清,看得越近需要的调节就越多。长时间近距离用眼导致调节紧张或调节功能痉挛,眼睛在看远视不能放松调节,视力下降。

  早期的假性近视妥善治疗,可以提升视力,并完全消除近视度数。

  近视的分型

  混合性近视

  混合性近视病因:由假性近视发展而来。

  混合性近视也叫中间性近视或半真性近视,混合性近视患者平时表现为近视状态,在使用睫状肌麻痹药物后或雾视后,近视屈光度降低,但是近视状态不能完全消除。

  混合性近视的发生既有调节因素,也有器质性因素,调节松弛后降低的度数是功能性代偿的结果,剩下的无法消除的度数是器质性代偿的结果。

  注意!

  混合性近视是可以降低戴镜度数的,通过治疗可以恢复其调节痉挛部分,如果不置之不理将会转变为真性近视。

  近视的分型

  真性近视

  真性近视病因:由混合性近视发展而来。

  真性近视特点:①近视程度多为中、高度近视,发展时间长,并且患者眼镜已产生不同程度的器质性病变。②真性近视的不会自我调整恢复,少儿近视如果不控制,则将会继续恶化。

  眼科专家提醒:超过-6.00D的近视患者将会导致常染色体隐性遗传,并且高度近视会带来一系列的并发症,严重影响视功能。

  注意!真性近视是可以控制其发展的,通过训练可以控制度数的增长和并发症的产生。

  近视的防治原则

  治假防真

  假性近视的形成是由于患者调节幅度不足,长时间近距离用眼导致视力疲劳长期存在,疲劳无法缓释势必使得眼睛进入代偿状态,产生睫状肌痉挛等功能性代偿。

  目前针对早期的假性近视,主要通过调节功能训练、阿托品、棱镜治疗。

  假性近视视觉训练——调节功能的训练(调节幅度和调节灵敏度)

  通过调节功能训练来治愈假性近视是最行之有效的方法。

  近视的防治原则

  治真防真

  假性近视只是功能性代偿状态,而混合性近视和真性近视的患者都已经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器质性代偿。

  虽然混合性近视屈光度一般较低,但其中也存在一些真性近视的成分,因此混合性近视和真性近视一样,无法将近视度数彻底消灭,只能通过视觉训练缓解度数加深。

  屈光度增加是近视患儿器质性代偿的结果,也就是说几百度的真性近视,已经发生了角膜曲率、眼轴长度等眼结构上的变化。真性近视的眼轴增长就像孩子的身高一样,只会变长不会变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