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视光知识】小儿视力差不一定是近视 弱视很有可能是元凶

【眼视光知识】小儿视力差不一定是近视 弱视很有可能是元凶

小儿视力差不一定是近视 弱视很有可能是元凶:近视眼是由于眼调节肌肉睫状肌过度紧张或遗传等原因造成眼轴变长引起的看远不清楚,看近清楚的眼病,戴镜后矫正视力多可达到正常,而弱视是一种视功能发育迟缓、紊乱,常伴有斜视、高度屈光不正。

  不少家长一发现孩子视力不良,第一反应就是近视了。殊不知,视力下降还有一个重要原因是弱视,而且弱视相比近视危害更大,但是经过及时干预可以治疗。因此,弱视更应该引起大家的关注。

  有很多人都认为视力不良就是近视,其实近视和弱视是两个概念。

  近视是指眼睛的光学结构的问题,而弱视是大脑视皮层的功能问题。近视往往多发于学龄期和青少年,而且大多数矫正视力正常;

  弱视主要指,在眼球、视通路没有明显器质性病变情况下,最佳矫正视力达不到和发育期相符的视力值的功能性疾病。按程度轻重可将弱视分为轻度,中度和重度三类:轻度弱视:视力0.8~0.6;中度弱视:视力0.5~0.2;重度弱视:视力低于或等于0.1。

  弱视多见于学龄前,最佳矫正视力在0.8以下,高度近视可以同时伴有弱视。弱视不仅使儿童的视力低下,还影响双眼视功能的发育,立体视功能低下或缺失,使生活和学习受到不同程度的障碍。

  弱视与近视不是同一种病

  近视可控,弱视可治

  近视眼是由于眼调节肌肉睫状肌过度紧张或遗传等原因造成眼轴变长引起的看远不清楚,看近清楚的眼病,戴镜后矫正视力多可达到正常,而弱视是一种视功能发育迟缓、紊乱,常伴有斜视、高度屈光不正。戴镜视力也无法矫正到正常的眼病,两种病有本质不同。

  弱视对儿童视功能的危害比近视大得多。因为近视仅仅是视远时视力下降,不伴有其他视功能损害,视力矫正不受年龄限制;而弱视患儿不仅视力低下,不能矫正,不可能有双眼单视功能,无立体视,今后不能胜任驾驶、测绘及精细性工作,不仅影响工作前途,如果不及时治疗,终生视力低下,而且直接影响到我国人口素质。

  家长需留意弱视信号

  专家指出,弱视应及早发现和治疗,最佳年龄是3—5岁,若等到16岁以后,眼球发育成熟,就没有治疗意义了。

  对于6岁以上的孩子来说,家长应注意孩子弱视表现出来的几个信号:

  孩子看书时喜欢将书放得很近;

  看电视喜欢往前凑;

  常常眯眼睛看东西;

  或歪头用一眼看;

  将脸转向一侧,眼睛斜向对侧看;

  在户外阳光下闭一只眼,有斜眼;

  在陌生环境中反应慢,行动迟缓;

  东西掉地上后,伸出双手摸索寻找等。

  作为家长的你,如果看到孩子有这些症状,千万不要简单地认为这是“假性近视”,事实上,这可能是弱视的征兆。

  许多孩子的“弱视”被轻易地认为是“近视”,失去了治疗的最佳时间,待到成年后再治疗不仅困难,效果也很差,一般4-6岁治疗效果最好。但在平时繁重的课业压力下,孩子们似乎很难有时间去做眼科检查,即便是已经查出患有弱视的孩子,也很少能接受系统的治疗,这是非常可惜的,因为弱视治愈率很高。

  另外,还有些弱视与斜视有关,从症状上来看,斜视为眼位异常,弱视是视力异常。如果父母发现孩子有斜视、屈光不正等症状,首先应带领孩子去医院进行全面检查。千万不可把弱视错当成近视,而耽误了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