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角膜移植手术的三个分类

人工角膜移植术是用透明的医用高分子材料制成的特殊光学装置,通过手术将它植入角膜组织中 ,以取代部分角膜瘢痕组织,而重新恢复视力的一种手术方法。

眼科专家介绍,角膜移植手术是用透明的角膜片置换混浊或有病变部分的角膜,以达到增视、治疗某些角膜病和改善外观的目的。是异体移植效果最好的一种手术,也是眼科中重要的复明手术之一。

角膜移植手术分类具体有以下三个:

分类一、板层角膜移植术:板层角膜移植术是一种部分厚度的角膜移植。手术时切除角膜前面的病变组织,留下底层组织作为移植床,再移植一部分厚度相同的透明角膜供体,

修补切除区域。故凡角膜病变未侵犯角膜基质深层或后弹力层,而内皮生理功能健康或可复原者,均可行板层角膜移植术,术后发生免疫排斥的几率较低。

分类二、穿透角膜移植术:穿透角膜移植术是以全层透明角膜代替全层混浊角膜的方法。适应症按其手术目的可分为光学性、治疗性、成形性、美容性等方面。

分类三、人工角膜移植术:人工角膜移植术是用透明的医用高分子材料制成的特殊光学装置,通过手术将它植入角膜组织中,以取代部分角膜瘢痕组织,而重新恢复视力的一种手术方法。

由于角膜组织对人工合成材料的排异反应等问题尚未最后解决,远期效果不佳,目前尚不可能广泛应用。现阶段人工角膜仅适用于患各种严重角膜疾患后的双目失明,特别是严重的化学烧伤引起的全部角膜白斑和多次角膜移植术失败,无法再做其他手术者。

关于近视常见的误区

关于角膜移植手术的三个分类

  误区一:眼镜戴了就摘不下来了

  首先要明确近视有真性近视和假性近视之分,真性近视是难恢复的。假性近视有可能恢复,但是恢复程度要看假性近视在近视中的比例,比如有100度近视的人,其中可能只有50度是假性的,戴眼镜也很难恢复。只有100%的假性近视才有可能恢复。

  误区二:看电视会增加近视度数

  从近视的角度来看,合理地看电视并不会增加近视,相反可能还有减轻假性近视发展的作用。因为和书本相比,电视是一个距离相对远的物体,对假性近视来说,电视离得远,有看不清的可能,睫状肌就要使劲地放松来调节,变相加大了睫状肌的变化能力,是放松、减轻疲劳的好方法。不过,要正确运用这种方法,首先要距离电视较远,最好是电视屏幕对角线的5到6倍,如果趴在电视跟前,则起不到作用。其次是时间,最好是每学习看书一小时后看5到10分钟的电视。同时记着把眼镜摘下来。

  误区三:度数低就一定要配眼镜

  度数低的人如果不是职业司机或特别需要清晰视力的工作,不一定要配眼镜,尤其是300度以下的近视,不用随时都戴着眼镜。常戴眼镜反而有可能增加近视的度数。

  因为很多人忽略了这样一个事实:按国际统一的标准,验光一般都是以5米为距离来检查是不是看得清楚,可在我们的生活中很少有人隔着5米远看东西,也就是说眼镜是用来看远的。但现实是绝大多数青少年在学习中很少会把眼镜摘下来,所以造成多数人是戴着看远的眼镜看近,反而增加睫状肌痉挛,加重近视。

  误区四:戴了眼镜就万事大吉

  对待近视绝不是佩戴了眼镜就万事大吉了。预防近视加深的方法可以总结成有点拗口的话:“注意近距离用眼的距离”和“减少连续近距离用眼的时间”。“注意近距离用眼的距离”说的是眼睛和书本、桌面的距离不能低于33厘米。“减少连续近距离用眼的时间”表示看书持续的时间不要超过1个小时,间歇时需要把眼镜摘了,向远方看看,避免过度用眼,以免增加近视的程度。另外,家长应该在开家长会的时候仔细地观察一下孩子的课桌和坐椅的匹配程度。

  误区五:眼镜度数一成不变

  一副眼镜配得合不合适可用几个标准来衡量:光度的误差不要大于25度,瞳距误差不能大于3毫米,瞳高的误差则不能大于2毫米,如果戴上有疲倦、眩晕的感觉而且长时间不消失,这副眼镜恐怕就不适合你。

  但是配好的眼镜不等于可以一劳永逸,眼镜也需要经常维护,平时不要用衣服或餐巾纸擦镜片,摘戴眼镜要用双手,单手受力不均,镜框很容易变形,有问题都应该到正规配镜的地方去调试,同时戴眼镜最好每3个月或半年去检查一次,看看度数有没有变化。

关于近视的遗传的详细解说!

关于角膜移植手术的三个分类

近视是我国人群中患病率较高的眼科疾病。在城市的发病率高达30%以上。近视给我们日常生活工作中带来许多不便。因此许多年轻的患有近视的夫妇十分担心自己的近视能否遗传给下一代。

有的人,自已是近视,父母也是;有的父母并不是近视,自己却戴上了近视眼镜。有的人在选择配偶时,也担心爱人是近视,是否会连累孩子。这就是人们关心的近视是否能遗传的问题。

  这要从近视的类型谈起。近视可以分两种,即高度近视和普通近视。

高度近视,又称进行性近视,是与单纯性近视完全不同的另外一种眼病,随着年龄的增长,眼睛前后轴不断加长,眼球后部扩大,伴有眼底脉络视网膜的退行性变化,戴眼镜以后视力也难以矫正到正常,视力逐惭减退,以至发生严重障碍。

普通近视,又称单纯性近视,可从儿童时期发病,到20岁以后即很少进展,戴眼镜以后视力可以矫正到正常,近视的度数一般在600度以下。生理性近视是一种比较轻度的近视,近视程度在300度以下,而且多发生在中小学生中,其近视的程度变化也较小,一般到中年后趋于稳定。这种近视受环境影响较大。遗传的表现型是通过该人所带有的全部基因在一定的环境条件作用下表现出来的,从胎儿、婴儿到成年的过程中,环境始终是造成近视的潜在因素,也就是遗传上的表现型=遗传型 环境。除此以外,如果孕妇缺乏蛋白质和维生素等营养成分,对于胚胎的眼球、巩膜组织的发育有很大的影响。早产也是近视的一个患病因素。双生子近视患病率高达40%以上,显著高于非双生子的患病率。这是因为双生子在胚胎发育期间营养分配给两个胎儿,从而引起营养不良,直接影响眼球和巩膜组织的发育。双生子早产率占40%,早产儿巩膜发育不完善或提前接受过多的氧气,使婴儿的视网膜发生水肿,造成玻璃体容积增加,眼轴拉长,成为近视的患病因素。

此外,婴幼儿时期如果栓在面前的玩具过近,常常是患近视的诱发因素。上学期间不规律的生活或看书、写字的不良姿势、过近距离,也可引起眼球长度的变化,而导致近视眼的发生。尽管我们在前面讲了高度近视可以遗传,但也不必过分担心,因为降低这种遗传病是完全可能的。首先,孩子应该注意用眼卫生,学习时的照明度要合适,光线不要太强或太弱。看书时,眼睛和书的距离应保持在30厘米左右。少年儿童连续看书写字的时间不宜过长,大约40分钟左右就应休息一会儿。看书写字的姿势应端正,不走路看书或躺着看书。看电视时要注意距离,电视亮度应适中。还要做眼保健操和预防疾病及增加营养,保证睡眠时间等。其次,如果是个年轻的高度近视患者,将来在选择配偶时,可尽量选择没有近视病的女性,可在一定程度上避免自己身上的有害遗传因素在后代身上表现出来。同时妇女从怀孕起,就要从营养、精神、环境等方面做好胎儿的保健工作。

  从眼病的调查结果分析,有近视家族史的家庭成员,发生近视的比率比没有近视家族史的要高些,说明近视的发病与遗传有一定关系。但近视的发生又受后天环境因素的影响,所以,目前学者们都认为,近视属于多基因遗传,即病人有多个致病基因,但又有环境因素的作用,这在单纯性近视的发生上是很容易看到的现象。环境因素包括照明不佳,不良的阅读和工作习惯,如长时间阅读和近距离工作,眼的调节肌肉处于持续的紧张收缩状态,进而调节能力减弱,而发生近视。但同样的条件下,并不是所有的人都发生近视,而某些近视患者也并非做近距离工作,或很少阅读书报。可见,近视是遗传和环境共同作用的结果。

  病理性近视通常指近视程度在300~600度之间,有的甚至超过600度;有的虽然屈光度不一定很高,但有严重的眼底变性,这些都表现为高度近视。这类近视通过家系的调查证明,基本是一种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对于高度近视则认为是常染色体隐性遗传引起的。即父母双方均为高度近视(注意:这里指的是高度近视!)患者,如父母双方均为高度近视,则所生子女100%高度近视。如父母一方为高度近视,另一方为该有害基因携带者,则后代中近视患病率为50%。如果父母双方都不是高度近视,只是致病基因的携带者,子女的发病率可能是25%。如果父母一方是高度近视,另一方正常,子女是不会出现高度近视的,有可能是致病基因的携带者。

  近视是由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引起的。调查分析证明,近视眼约65%是由遗传决定的,35%是由环境所决定,因此,可以肯定地说,近视会遗传给下一代。

关于近视矫正手术的两个常见疑问

关于角膜移植手术的三个分类

  马上进入暑假了,很多大学生都会利用假期来“修整”下自己,其中就有想做近视手术的。的确,近视眼的队伍在我国足够庞大。据统计,我国有近视患者4.5亿,这意味着大约每3人中就有1人是近视。目前我国每年约有90万患者接受近视矫正手术。那么,人们对这一手术有多少了解,手术能完全摆脱近视吗?下面来了解下。

  近视矫正手术有哪些术式?

  答:近视患者之所以看东西模糊,是因为其眼睛无法将物体反射的光恰好聚焦在视网膜上。因此,近视矫正手术的原理就是将相当于凸面镜(凸透镜)的角膜进行切削使其变薄,从而降低其对光的折射率,使光点能够聚焦在视网膜上。比较常见的近视矫正手术有以下三种:

  LASIK手术

  全称为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也叫板层手术。医生先用自动微型角膜板层刀制作角膜瓣,进而在瓣下用准分子激光对角膜进行切削,最后再将角膜复位。适用于100-1400度且眼角膜条件较好的近视患者,价格比较适中,患者都能承受。

  飞秒激光-LASIK手术

  全称为飞秒激光准分子激光角膜手术,其手术过程与LASIK手术相同,都是先制作角膜瓣,在瓣下用准分子激光对角膜进行切削,最后再将角膜复位。但和LASIK手术不同的是,飞秒激光-LASIK手术不使用板层刀切割角膜,而是采用飞秒激光作为超精密外科手术刀,因此也被称为“全激光手术”。

  该手术仅需10分钟,比LASIK手术治疗范围更广,具有安全性高、稳定性好、对眼内组织干扰小、发生手术感染机会少、术后恢复快和视觉质量好等优势,因此在众多治疗手段中被认为是最优选择。

  ICL晶体植入术

  ICL是一种植入性隐形眼镜,由一种先进胶原蛋白材料Collamer制成,通过一个微型切口植入眼内。与人体自身的晶状体共同工作以提高视力,不会改变你的角膜,可在术后即刻感受到卓越的清晰视觉,并可在任何需要的时候取出。该手术适合角膜偏薄或1200度以上的近视患者。

  近视矫正手术能完全摆脱近视吗?

  答:很多患者认为,只要做过近视矫正手术就能彻底摆脱近视了,其实不然。专家表示,接受近视矫正手术和佩戴眼镜一样,只是把视力提高了,患者能够看得清了,但本质上没有改变近视的病理,仍然是近视眼。因此,即使是接受了手术的患者,特别是那些高度近视的患者,其屈光度数仍有可能反弹一两百度,但这种几率比较小,一般只有1%至2%。如果出现这种情况,患者还可以进行第二次矫正手术。

  特别需要提醒的是,近视矫正手术并不能阻止近视的发展。因此,患者术后要坚持注意用眼卫生,防止视疲劳。饮食中保持充足的营养对于患者的视力保护和稳定也具有重要的作用。

  以上是对“关于近视矫正手术的两个常见疑问”的介绍。

  

今天关于关于角膜移植手术的三个分类的相关资讯就为大家介绍到这里,想要了解更多眼镜验光以及视力防护的资讯,记得关注新概念学校哦。

参考资料:http://www.yobzga.cn/20210712/5356629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