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一般7~16岁患者,若屈光不正在+1.00 D以下者,视远不戴。只在视近时才戴,若视力超过+1.00 D患者则需经常戴。无论屈光不正大小,若有视觉疲劳现象时,则需配镜给予矫正。一般14岁以下儿童,因眼的调节力很强,所以为了测到准确的眼屈光度数,应采取扩瞳验光。少年患者因正在发育时期眼睛度数在逐年减小
一般7~16岁患者,若屈光不正在+1.00 D以下者,视远不戴。只在视近时才戴,若视力超过+1.00 D患者则需经常戴。无论屈光不正大小,若有视觉疲劳现象时,则需配镜给予矫正。
一般14岁以下儿童,因眼的调节力很强,所以为了测到准确的眼屈光度数,应采取扩瞳验光。少年患者因正在发育时期眼睛度数在逐年减小,眼睛应每年复验一次,以防诱发眼外斜视。对青年患者若无临床症状,则可不用眼镜矫正。成年人若有临床症状时,则需配镜矫正。
儿童戴镜每年应进行验光检查,若度数下降,应及时改换镜片以防由于远视矫正过度而形成人为近视。儿童和少年如有明显视力疲劳症状,如慢性结膜充血、眼胀痛、头痛、眼发痒、眼睑痉挛、揉眼、厌倦学习或视力下降者,远视度虽在3.00D以内,也应给予矫正,视力正常者可在阅读时戴用。
成年人一般远视低于2.DO D者视力正常,又无症状,可以不矫正。如远视力正常,但阅读或做其他近距离工作时有症状,应给予矫正,可以平时不戴,只在近距离工作时戴用;若视远也有症状者,则应常戴。原则是达佳视力时取高度数镜片。对隐性远视部分不作矫正,对神经衰弱、体质差、调节力弱,或年龄在35岁左右者,在近距离工作时,可酌情将隐性远视也矫正1/4~1/2。
综上,家长在发现孩子远视之后不要慌张,应首先带着孩子到正规的眼科医院进行系统的检查,在医生的帮助下决定是否给孩子佩戴眼镜。
远视和老花有什么区别?
很多人会把远视和老花混为一谈,以为老花和远视是一样的,其实这个是不正确的。虽然不管是近视、远视还是老花都需要佩戴眼镜进行矫正,才能不影响日常的工作和生活。那么下面,首先我们先来看看眼睛成像的原理。
眼睛,它就是一部照相机
其实把眼睛比作照相机实在是委屈眼睛了,眼睛比照相机更为精密,但拿两者做个比较能让我们更容易理解后面所说的近视、远视、老花的问题。眼睛跟相机一样,也可以根据其功能分为两部分,前面的角膜、房水、晶状体和玻璃体相当于相机的镜头组,属于屈光系统;后面的视网膜相当于相机的胶片或者CCD,属于感光系统。屈光系统其实就像是一块透镜,作用是把广阔世界的影像通过这块透镜汇聚到小小的视网膜上。
屈光系统的重要特性就是屈光力。屈光力越大,会聚光线的能力就越强。角膜在屈光系统里屈光力大,大约有4000多度。但是角膜是个“定焦镜头”,屈光力是不能改变的。晶状体的屈光力稍逊角膜一筹,约有不到2000度。但晶状体通过改变形状,屈光力可以有1000多度的调节能力,就跟数码相机的光学变焦功能一样。角膜和晶状体双剑合璧,构成了眼睛几乎所有的屈光力。通过他俩,眼睛可以把几十米高的楼房完整地缩小并投射到几平方厘米的视网膜上。
眼睛成像原理
晶状体调节屈光力的方式非常微妙。晶状体周围有一圈睫状肌,通过细小的韧带和晶状体连接。睫状肌和晶状体之间平时都在相互较劲,睫状肌松弛的时候会向四周牵拉,把晶状体拉扁拉薄一些,这样晶状体的度数就少了几百度,看远处的东西便可尽收眼底;睫状肌紧张的时候,晶状体便会恢复自然的状态,变得圆一些厚一些,屈光力大一些,这样看近处的东西便可以提高分辨率,分毫毕现。也就是说,睫状肌越紧张,晶状体就越松弛,屈光力就越大,越适合看小物体,看得越清楚;睫状肌越松弛,晶状体就越紧张,屈光力就越小,越适合看大场景,看到的范围越大。眼睛能变焦,屈光能力能根据所看物体的远近大小来调节,就是靠睫状肌和晶状体这一对兄弟相互间的较劲实现的。
什么是远视?
远视通常都是由于眼睛结构异常所致。幼儿由于眼球尚未发育充分,眼球前后径较短,物体尚未成像便到达视网膜,也成不了清晰的像。因此,7岁以下是远视眼的高发年龄。为了看清近处物体,睫状肌需要经常处于紧张状态,使晶状体松弛达到足够的屈光力,因此远视眼容易出现眼疲劳。远视度数较大时,由于睫状肌过度紧张,双眼反射性会聚,长期如此容易发展成内斜视,即“斗鸡眼”。
近视和老花配镜方法
300度以下的轻度远视一般不需要矫正,但有视疲劳症状或出现内斜视者,则应尽早配凸透镜矫正。凸透镜有汇聚光线的作用,所以度数是正的,可以弥补远视眼所缺乏的屈光力。度数较高的学龄前儿童远视者,也要及早验光配镜。但随年龄增长,眼球发育,要每年重新验一次光,及时减低镜片的度数,以适应需要。
什么是老花?
近视和远视多是由于眼球前后径异常所致,而老视则完全是因为晶状体屈光能力减退。老花眼学名老视,是指晶状体随年龄增长,弹性变差,睫状肌再怎么紧张也不能使它松弛;或者是睫状肌本身老化,也不怎么紧张得起来了。于是晶状体那1000多度的调节能力会每5年丢失50~100度,造成看近处时调节能力不够,总得不到足够的屈光力,物体尚未成像便到达视网膜,也需要配戴凸透镜补充屈光力来矫正。
远视和老视看似矫正方法都一样,但两者并不是一回事。远视多是由于眼球前后径过短,而老视是晶状体和睫状肌老化,屈光力减退所致。远视常发生在儿童,通常矫正度数逐年降低,度数不高时不论看近看远都可以通过自身调节获得清晰的物像;而老视一般都发生在中老年人,矫正度数随年龄逐年增长,并且由于调节能力的下降,即使度数不高,近到一定距离的物体也不能通过自身调节看清,必须移远一些。
远视配镜要注意什么呢?
相较于发病率日高的近视眼而言,远视眼似乎不太引起人们的重视。医生反映,青少年如有中高度远视而不配镜,极易引发内斜视和弱视。要将远视度数验准确,配一副能起到治疗效果又保持舒适感觉的眼镜,绝非易事。
相较于发病率日高的近视眼而言,远视眼似乎不太引起人们的重视。医生反映,青少年如有中高度远视而不配眼镜,极易引发内斜视和弱视。
要将远视度数验准确,配一副能起到治疗效果又保持舒适感觉的眼镜,绝非易事,除了客观验光和主观试镜外,还要结合患者的年龄、调节状态、肌力平衡、精神状态以及所从事的职业而全面考虑。
7岁以下的儿童,如不伴有视力下降和斜视,远视在150度以下是生理性的,一般不予处理;远视高于150度而低于300度,则应嘱其在看书写字的时候配戴即可,以避免调节过度出现假性近视。远视高于300度,为防止形成弱视和内斜视应经常戴眼镜。
在睫状肌完全麻痹的情况下,客观验光度数是否等于处方度数呢?
答案是否定的。为维持一定的调节张力,应适当降低屈光度,具体度数应根据患者的主观感受而定。但对伴有弱视和斜视,则应以客观验光为准,而不可贸然降低度数,以免贻误治疗。如果患者戴眼镜后出现不适症状,如头晕、恶心不能适应,可以隔天点一次低浓度的阿托品眼药水,维持1-2周,直至适应为止。此外,所有儿童的的远视度数会因眼轴的增长而降低,或变为正视眼。因此对于儿童远视患者,一定要每半年验光一次,至少每年调换一次眼镜度数,以防过度矫正引起人工近视。
青年远视的验配,主要根据其主观症状。如只为单纯提高远视或减轻视疲劳,根据主观试镜,可按高度数佳视力的原则来配。
对于中年远视,除了看远以外,要兼顾看近。客观验光和主观试镜应相结合,在客观验光的度数上降低100-200度,力求能够清晰、舒适地看远、近距离。
一般老年人的调节功能部分或完全消失,故而看远和看近需要不同的度数。看远度数的测定主要靠客观验光。根据患者的年龄和调节力测出相应的度数,与远用度数相加即大致得出近用度数,再主观试镜调整。一般可配双焦或渐进多焦点眼镜。
结语:所有儿童的的远视度数会因眼轴的增长而降低,或变为正视眼。因此对于儿童远视患者,一定要每半年验光一次,至少每年调换一次眼镜度数,以防过度矫正引起人工近视。一般老年人的调节功能部分或完全消失,故而看远和看近需要不同的度数。看远度数的测定主要靠客观验光。根据患者的年龄和调节力测出相应的度数,与远用度数相加即大致得出近用度数,再主观试镜调整。
今天关于http://www.nwtwg.cn/news/show-87714760.html的相关资讯就为大家介绍到这里,大家看完以后有没有什么收获呢,更多关于验光师的资讯请关注新概念。
参考资料来源1:远视的配镜原则有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