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眼视光基础——插片验光法
近视眼镜配帽子

【知识】眼视光基础——插片验光法

插片验光技巧

在遵循插片验光操作规范的基础上,适当运用一些技巧,可以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即减少了验光时间,又使检查结果更为精确。以下叙述本人在临床实践中总结出来的技巧性操作。

1.试镜架的选择:

验光师应该拥有一套相对固定的试镜架,并熟悉其结构、功能及特征。

试镜架的选择包括种类、材质、框距及镜眼距的选择。

1)种类:试镜架主要分为可调节型及固定型两种,前者虽然可以自由调节框距、镜眼距等参数,但因其结构复杂、重量大,容易变形及在鼻梁上易下滑等,导致可调节参数出现误差的几率加大。而这些缺点可以通过多副固定型的试镜架来弥补,只要选择恰当,后者更为合适;

2)材质:宜选择钛合金,具有质量轻、不易变形等优点,虽然价格相对高些,但使用周期长,性价比高;

3)框距:插片验光之前需先测量患者的瞳距,根据瞳距的大小选择合适的试镜架,使试镜架中心距跟瞳距相近,这在高屈光度数的检查中更为重要;

4)镜眼距:一般为12mm左右,我们应根据患者鼻梁背的宽窄高低,选择合适的试镜架,使镜眼距尽量接近12mm,如果试镜架不能满足该要求,应该在后续的处方中考虑不同镜眼距所致的有效屈光度数改变,必要时对处方作适当修正。

2.起始眼别的选择:

检查眼别的先后顺序对检查结果没有本质的影响,在插片验光中,对于两眼屈光度数相近的病例我们一般习惯先右后左的顺序。但对于特殊屈光度数的病例,起始检查眼应选择屈光度数相对简单眼(屈光度数适中,不合并或合并较低度数的散光)。

我们先来看两个例子:a.电脑验光单OD:-7.50DS/-1.00DC×175,OS:-4.00DS。b.电脑验光单OD:-0.25DS/-1.00DC×175,OS:-2.50DS。a、b病例中右眼的屈光度数过高或过低,且合并散光,相对左眼而言,其电脑验光度数误差较大,验光步骤相对复杂。如果我们选择屈光度数相对简单的左眼作为起始眼进行验光,先获得简单眼的屈光信息,这样可以对复杂屈光眼与电脑验光单的相差程度作合理评估(电脑验光对两眼的误差程度一般较接近),选择合适的初始度数,减少无效步骤。另外在简单眼检查过程中,使被检者快速了解检查步骤,使其更好地配合后续的复杂过程。

3.应答方式的选择:

应答方式是指被检者将视标方向信息反馈给验光师的表达形式,包括口述及手势。绝大部分验光师及被检者都习惯使用口述,但笔者认为在插片验光中建议使用手势——即用手势向验光师反馈所见视标的信息。原因如下:a部分患者(如儿童)方向感不强,从看清视标到口述出方向需要一段时间思考,容易导致方向叙述错误或致验光师误认为被检者不能清晰看见视标;b验光师可以直接从被检者的手势表达速度判断其看见视标的清晰度。c对于特殊人群如聋哑患者等,手势应答则是唯一的方式。

4.试镜片组合原则:

镜片箱配备的试镜片数量有限,千变万化的屈光度数需要通过不同的组合来实现,一个屈光度数可以有很多种组合方式,不同组合方式的实际屈光力有一定的差别。主要是因为:1)试镜片一般采用玻璃材质且无减反射膜(耐用,不容易被刮花),单片的透光率一般是90%左右,多片组合后透光率下降更为明显;2)试镜片的片径较小(质量轻,便于操作),由此导致镜片的球差等增大,多片组合更为明显。

所以试镜片组合应遵循:尽量减少组合镜片的数量。a能用单片的不用组合片;b能用两片的不用三片组合,以此类推;c散光一般不采用组合镜片。

5.试镜片顺序原则:

既然试镜片可以互相组合,那就牵涉到组合镜片之间的前后顺序问题(在试镜架上的排列顺序)。我们知道,一般眼镜的镜眼距为12mm,试镜片与被检眼角膜的距离也应尽量接近12mm。多片组合的试镜片中必然有些镜片不在12mm这个镜眼距上,由此有效屈光度数会产生改变,改变的程度与试镜片的度数成正比。试镜片屈光度越高由镜眼距所致的误差也越大,因此,较大屈光度数的试镜片应放置在距离角膜12mm的地方(一般为试镜架前的第一个卡槽),散光也应遵循这个原则。

6.验光终点的确定:

插片验光中,我们可以根据被检者的手势应答速度来判断患者看到视标的清晰度,以决定是否为验光终点。如果加上-0.25DS被检者可以对下一行视标作出有效应答或在相同一行视标的应答明显加快,考虑接受该-0.25DS。如果连续增加2-3个-0.25DS后,只稍稍增加同一行视标的应答速度,但未对下一行视标作出有效应答,则视为验光终点,且不接受该-0.25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