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近视手术种类的不断增多、安全性不断增加,有越来越多的近视眼患者选择用手术的方式来解除自己的近视痛苦。于是就有一些女性朋友会因为害怕疼痛而对近视手术抱有一丝惧怕感。那么,近视手术痛吗?
从近视手术原理来看
眼科专家表示,准分子激光是波长很短的紫外光,它与生物组织发生的是光化学效应而不是热效应,因此,不会产生热损伤,也不会烧焦,更不会有任何的疼痛感。准分子激光是氟氩气体混合后经激发产生的一种人眼看不见的紫外线光束,属冷激光,能精确消融人眼角膜预计去除的部分而不损伤周围组织和其他组织器官。
眼球表麻微创,近视手术安全无痛
近视手术主要在角膜上实施,专家介绍,人的角膜上并没有血管,但是有很丰富的神经末梢,所以要通过麻醉神经末梢之后再进行手术。
“做近视手术时用针在眼睛上打麻药那肯定很痛吧?”有不少近视患者以为在做手术时,医生会用注射器向我们的眼球上打上麻醉药品,其实不然。近视手术的麻醉方法并不是麻药注射,而是采用表面麻醉,也就是在近视患者的眼球上滴麻醉药水。
目前,眼科医院常用的麻醉剂是麻醉剂副作用小,见效快的凯因滴眼液,它对近视患者身体没有什么副作用,大家大可放心。
手术过程提前知:
1、术前消毒。
2、角膜瓣的制作。用局部麻药点眼睛,用负压吸引环固定眼球,这时眼睛会有约半分钟的胀或压迫感。板层刀切削或飞秒满满的照射制作角膜瓣,在角膜瓣制作中,眼睛要始终保持不动,约有10秒种失明感,请不要担心。
3、屈光矫正——打激光。您会听到类似“噼噼啪啪”的激光声或闻到焦糊味,这是正常的。
4.角膜瓣冲洗和复位。
近视手术危害大,是真的吗?
随着医学技术飞速发展,有了解决近视的临床手术,那就是激光近视矫正手术,但是一说到安全性的时候,患者们就会很疑虑,是不是不安全啊,为什么在医院看到很多医生还戴着眼镜呢?带着这个疑问,我们来看一下以下内容:
近视眼手术是什么?
我们常说的近视眼手术,其实有很多种手术都叫近视眼手术,最早的手术名字是LASIK手术,全称是“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er in situ keratomileusis, LASIK),手术对象是人的角膜。
随着医学技术不断的发展,近视手术方式逐渐增加,有了LASEK手术,全称是“准分子激光上皮下角膜磨镶术”此种手术方式是意大利Rovigo医院眼科中心,Massino lamellion MD于1997年在屈光手术临床过程中发明的一种针对高度数,角膜相对较薄的一种新的准分子激光手术,为高度数角膜薄的患者争取到了摘镜的机会。
紧接着“飞秒激光”技术时代的来临,飞秒激光也叫飞秒-LASIK手术,在原来的手术方式上进行了改善,飞秒制作角膜瓣,它是一种已脉冲形式运转的激光,持续时间非常短,1飞秒也就是1秒的千万分之一,飞秒激光更加减少了手术的并发症。
最后真正迈入了全激光的时代,有了更安全、省角膜组织的全激光“TransPRK”手术,真正实现了、无刀、无瓣、省角膜,更安全的医学技术创新。
手术的风险
一些人对近视矫正手术的质疑,主要集中在该手术对角膜结构的影响以及后续发生圆锥角膜甚至失明的风险之上。
事实证明,不管哪种近视手术方式,矫正视力的短期和长期效果都令人满意,术后晚期屈光不稳定的发生率低于1%,并非有些人所称会在短期内恶化。不过,术前近视度数越高,术后发生视觉障碍并发症的几率也越高。另外术后,角膜发生持续变薄(膨胀恶化为所谓圆锥角膜)的几率也在1%以下,并非会成为身体里的“定时炸弹”。
至于降低术后视觉障碍并发症的发生几率,近视矫正手术后,剩余角膜厚度是关键。实验证明,角膜厚度是影响角膜强度的主要因素。剩余角膜基质越厚,发生圆锥角膜的风险也越小。
有学者对LASIK术后残留角膜基质床厚度的安全值及术后角膜后表面曲率的稳定时间进行研究,结果发现LASIK术后早期角膜后表面中央均有不同程度向前膨隆,角膜基质床越薄者前膨趋势越明显,角膜基质床越厚者,1年内角膜后表面曲率稳定或恢复越明显。
所有病例角膜后表面曲率在术后2年与1年的比较中差异均无显著意义。可见,只要术前准备充分,保证眼睛符合手术条件,术中保留足够的角膜基质,角膜后表面曲率会随时间趋向稳定甚至回复,并不会发生角膜越来越薄以致失明的问题。
什么叫省角膜
所谓的省角膜,就是激光在角膜上损耗的角膜组织少,并且能达到不近视效果,能多保留角膜组织的前提下,更安全的进行手术。
消耗角膜组织最少的手术方式目前是“TransPRK”、但是此手术方式术后会有微痛感,不像传统的LASIK手术、飞秒手术、只是单纯有异物感,为什么呢?是因为这种手术方式是上皮组织有切削,其他板层手术方式避开了最敏感的上皮组织,但是上皮组织是可以再生的组织,所以会在上皮长的时候有微疼痛感,所谓痛并快乐着,这应该就是美的代价了。。。当然,不是每个人都适合做这个省角膜的TransPRK手术,已省角膜为主-适合为辅-安全性第一的原则,选择摘镜是最好的。
近视手术为何要测相差
“每一位近视眼患者在接受屈光不正矫治手术之前,都应该先接受波前像差测量,如果存在明显的高阶像差,就需要配合波前像差检查数据进行手术,以免术后不能获得满意的视觉质量,或者因存在高阶像差而导致新的近视发生。”这是近日在北京某医院举办的眼科准分子激光学术研讨会上,韩国著名眼科专家朴奎洪博士向与会同仁推荐的先进方法。
朴奎洪博士介绍说,屈光不正矫治手术后通过视力表检查矫正结果往往不能正确判断视觉质量的优劣,因为视力表只是提供了眼球屈光准确程度的粗略信息,更多的细节被忽略了。正如两个矫正视力相同的人,虽然他们都能分辨出“E”的开口方向,但“E”在他们眼里可能一个是边界分明的,另一个则是边界雾化的。
朴奎洪博士强调,波前像差测量技术可以清晰地显示患者独特的“眼睛指纹”,让医生掌握整个视路的像差,而不仅仅是瞳孔表面的光折射。这些像差测量信息与常规的检测信息汇总在一起,并输入准分子激光设备,就能使个性化切削术达到更好的效果。
近视手术为什么18周岁以后做最好
目前,治疗近视效果较好的就是“准分子激光角膜原位磨镶术”,几十秒即可完成,不流血,不留疤。然而,这样一个小手术,如果做不好就有诸多隐患,尤其18岁以下青少年应当慎重。
专家提醒,欲进行激光治疗近视的患者须做到“三严”:
首先,严谨选择就医医院。LASIK是一种自动化程度很高的手术,对手术设备和医生技术水平要求很高。眼下,许多医院不具备手术条件,却利用虚假广告、医托欺骗患者,往往减少检查程序,甚至故意隐瞒存在的手术风险。
其次,严格进行术前检查。虽然准分子手术技术已经成熟,但并不等于所有患者都适合,运用此种手术须具备以下:
近视治疗的基本条件:
一、年龄在18到50周岁之间,其中18岁以下的青少年,眼部还没发育完全,屈光度不稳定,术后视力有可能会后退,甚至出现远视的现象;
二、近视度数要稳定两年以上;
三、存在圆锥形角膜、角膜疤痕、弱视、视网膜疾病和缺陷以及患有糖尿病、胶原性疾病、自身免疫等系统疾病的患者不适合接受手术。
只有严格的术前检查才能排除上述不适合的患者,保证手术达到最佳效果。术前检查既包括眼睑、眼底和泪道等常规检查,也包括散瞳验光、眼压、角膜地形图、波前像差和视网膜厚度等特殊检查。
此外,患者术前一个月内不要戴硬质隐形眼镜,术前两周内不要戴软质隐形眼镜,术前3天内按照医嘱每天滴用抗菌素眼药水。
最后,严肃对待术后护眼。手术结束之后,患者以为大功告成而掉以轻心,术后的护眼工作对于手术效果同样重要。术后的视力恢复是一个渐进的过程。通常需要几天或一个月甚至更长的时间,才能达到最佳效果。
近视手术需要注意的环节有:
一、术后24小时内尽量闭眼休息,不能自行摘掉眼罩,更不能用手揉眼或挤眼;
二、一定要严格按医嘱点眼药水,不能擅自滴用其他眼药;
三、术后初期在洗澡和洗头时要避免眼睛沾水,更不要到公共游泳池游泳;
四、术后一月内严禁眼部化妆,避免到有刺激性气体和尘埃较多的环境;
五、术后1个月内外出时可戴上太阳镜或挡风眼镜,避免长时间近距离用眼,如果学习、工作繁重,建议每次近距离工作时缩短用眼时间。
青少年近视患者平时要多注意科学用眼,尽量减少眼疲劳,养成良好的用眼卫生习惯。避免近视的发生。
更多近视咨询,请登录,免费注册会员,享受更多优惠。
今天关于近视手术痛吗?的相关资讯就为大家介绍到这里,想要了解更多眼镜验光以及视力防护的资讯,记得关注新概念学校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