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ASIK即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目前研究表明,PRK主要适合治疗低、中度近视。对于超过-6.00D的高度近视,即使采用多区切削法,角膜上皮下浑浊和屈光回退现象会明显增加。1992年Burotto等首先报道了用准分子激光基质内角膜磨镶术治疗近视眼(→准分子治疗近视眼),它是角膜板层技术和激光技术相结合的产物,是一种精确性、重复性和预测性好的治疗方法。目前,这项技术在我国已普遍开展。
LASIK与PRK相比,具有以下优点:
①LASIK保留了角膜上皮及前弹力层的完整性,更加符合角膜的解剖生理;
②术后屈光度具有更高的可预测性及稳定性;
③手术范围更大,同时可治疗远视和散光;
④术后患者无明显疼痛,视力恢复快;
⑤无角膜上皮下浑浊;
⑥局部激素应用少;
⑦容易再次治疗;
适应证年龄18周岁以上,近一年屈光状态稳定;中央角膜厚度大于450Ixm;屈光力矫治范围:近视-1.00D~-14.00D、远视+1.00D~+6.00D、散光6.00D以下。
禁忌证圆锥角膜、严重干眼症、眼部有活动性感染、全身免疫性疾病、胶原性疾病等。
手术方法术前半小时,4%利多卡因和5%丙氧苯卡因5min一次点眼。开睑器撑开眼睑,龙胆紫笔呈线状打印,置吸附圈,用显微角膜切开刀将角膜呈盘状切至顶点,呈带状相连,厚约135~160Ixm,直径8.0—10.0mm。使用准分子激光行基质床内切削,然后将角膜瓣复原。
常见术后并发症及处理
1、感染角膜感染非常少,一旦发生,局部应用广谱抗生素、抗真菌类药物等,必要时,将角膜瓣掀开,做培养,彻底冲洗。
2、角膜瓣丢失多发生于游离角膜瓣,如能找到脱失瓣,清洁冲洗,抗生素溶液浸泡后复位,10—0号尼龙线间断缝合固定。
3、角膜上皮内生如自限,可不必再次手术。对于进行性上皮植入,造成视力下降及不规则散光者,应打开角膜瓣,在瓣下充分刮除植入增值的上皮细胞,然后将角膜瓣仔细对位复原。
4、屈光回退与矫正的屈光度数有关,度数越高,回退率也越高。同时也与受术者个人体质有关。皮质类固醇对LASIK术后回退无治疗作用。在角膜厚度允许的情况下,可再次手术。
5、眩光及夜间行驶困难与瞳孔的大小及切削的光学效果、切削深度有关。因此手术时,在保留有安全的角膜厚度的同时,尽量扩大激光切削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