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程度和类型的弱视对立体视觉的影响

不同程度和类型的弱视对立体视觉的影响

不同程度和类型的弱视对立体视觉的影响 不同程度和类型的弱视对立体视觉的影响是不同的。随着弱视程度的加重,除了视力降低外,患儿的立体视觉也损害加重、发育受阻[15]。潘爱洁等[16]亦指出弱视程度越重,立体视觉越差。各类型弱视立体视锐度间比较,其中形觉剥夺性弱视立体视锐度最差,其次为斜视性弱视,屈光参差性弱视,屈光不正性弱视。

  2.1形觉剥夺性弱视

  形觉剥夺性弱视是由于在婴幼儿期屈光媒介的混浊,上睑下垂或不适当的遮盖,不能形成正常的像从而剥夺了视功能的锻炼和发育机会而形成弱视。在它的发病原因中,以先天性白内障为多见,因为白内障减少了进入眼内的光刺激,长期的刺激缺乏造成单眼弱视,双眼性神经元兴奋减少,进一步影响了立体视觉的发育。

  2.2斜视性弱视

  斜视性弱视是由于双眼视轴偏斜,形成复视、视混淆,从而使脑皮质主动抑制及双眼相互竞争导致弱视。患儿双眼视细胞因视觉抑制和异常视网膜对应得不到正常发育,从而影响了立体视觉的建立。其中,内斜视不能认知最大立体视锐度的比率明显高于外斜视。这主要是由于有部分的外斜视实为间歇性外斜视,能够使用调节性和融合性辐辏经常保持在正位状态,在未产生异常视网膜对应的情况下,保持双眼单视功能。而大部分内斜视多处于恒定的眼位偏斜状态,所以不会建立良好的立体视觉[17]。

2.3屈光参差性弱视

  屈光参差性弱视多表现为单眼抑制及抑制点、融合范围明显减小或无融合功能,这类弱视由于双眼物像差较大,不易融合,双眼互相竞争性抑制,脑皮质中枢的主动抑制而致弱视。亢晓丽等[18]通过对屈光参差性弱视儿童的立体视觉研究,发现随着屈光参差程度的增加,视力及立体视功能均下降,立体视锐度下降的程度与弱视的程度相伴行。弱视程度与立体视锐度之间有着非常显著的正相关性。其中,当远视性屈光参差>1.00D,近视性屈光参差>2.00D,及散光性屈光参差>1.00D时,平均视力及立体视觉水平即显著下降。当屈光参差>3.00D,100%患者的视力及立体视觉低于正常,部分患者无立体视觉,而无屈光参差性弱视的患者多不伴有立体视觉的异常。分析其原因, Tomas等[19]认为对于儿童自然发生的屈光参差,不仅屈光参差可以导致立体视功能的下降,弱视在其中也起一定的作用。双眼视功能是随着屈光参差程度和弱视程度的增加而下降的[20]。虽然屈光参差性弱视患儿弱视治疗中单眼视力可逐步提高,但是立体视功能的训练恢复任务却艰巨而漫长,治疗过程中除了通过遮盖等治疗平衡双眼视力,为重建双眼视功能创造条件外,更需要及时、加大力度地关注其双眼视功能的训练和恢复状况[21]。

  2.4屈光不正性弱视

  屈光不正性弱视是由于屈光异常,视物时不能在视网膜黄斑中心凹形成清晰的物像而造成不同程度的形觉剥夺,其多发生于远视≥3.00D,近视≥6.00D,散光≥2.00D并未及时矫正的高度屈光不正患者。它同样可以严重影响立体视觉的形成,对立体视觉各项指标均有影响[22]。其中,远视屈光不正性弱视患儿远立体视锐度优于近立体视锐度,治愈后近立体视锐度比远立体视锐度提高快[23]。散光性弱视患者的立体视锐度则比非散光人群要差,其在字母识别能力、光栅锐度、游标敏锐度、中高空间频率对比敏感度以及立体视锐度检测上均表现出不足[24]。患者立体视锐度的提高与两眼屈光不正的类似程度密切相关[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