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准的视功能测试流程与方法

标准的视功能测试流程与方法

标准的视功能测试流程与方法 标准的视功能测试流程与方法

测试4 – NRA测试(调节尺)

负相对调节(NRA完全矫正屈光不正,在调节尺上40cm处放置视标,嘱患者注意观看最佳视力上一行的视标,确保视标清晰,于双眼前逐渐增加正镜片,每次增加+0.25D,直至患者报告视标持续模糊,(因为负相对调节为放松实验而正相对调节为刺激实验)退回一格,记录增加的正镜片总量,即为负相对调节(NRA)的量;

NRA(负相对调节)的正常值是: +2.00D至 2.50D

为什么是这样一个正常值呢?这是由我们检查时采用的工作距离决定的。一般我们做NRA/PRA检查是在 40cm处进行,也就是说此处的调节刺激是2.5D。所以,我们做NRA负相对调节时,调节最多放松到2.5D时就不能再放松了(放松到零了),此时如果再加正镜就会导致视物模糊了(相当于产生雾视了)。如果做NRA时正镜加到2.5D以后说明初始的验光结果已经错误了(过矫正了)。因而,NRA负相对调节是不会大于 2.5D的。

如果NRA负相对调节过小,说明调节不能放松,有可能存在调节痉挛、调节过度、假性近视的情况,也就是说在这种情况下验光容易近视过矫正!

测试5-FCC调节反应测试(调节尺)

当给予一定调节刺激时,人眼将作出相应的调节反应,根据反应量分为调节超前,调节滞后和正常调节反应。

被检者远距全矫,在调节尺上40cm处使用近点卡FCC(或称BCC)视标(井字线),双眼同时加+/-0.50D的交叉柱镜,此交叉圆柱镜的负轴位固定于90度,正轴位在180长。在昏暗的照明下让被检者注视十字线;让病人报告哪一组线比较清晰。如果病人报告垂直线比较清晰,减低照明度;如果病人仍报告垂直线比较清.可翻转+/-0.50D的交叉柱镜再次询问,如病人仍诉垂直清楚,则停止测试并记录垂直线嗜好倾向;如横线清晰,双眼以+0. 25D的级率增加镜片度数直至病人报告两条线同样清晰为止;

记录所加镜片的总量为FCC结果。如加镜片的总量为正值则说明是调节滞后,如加镜片的总量为负值则说明是调节超前。

FCC检查的正常参考值是:+0.25D~+0.75D(非老视的病人)。镜片可用双面镜。

测试6- PRA正相对调节测试(调节尺)

完全矫正屈光不正,在调节尺40cm处放置视标,嘱顾客注意观看最佳视力上一行的视标,于双眼前增加负镜片,每次增加-0.25D,直至患者报告视标持续模糊,退回一格,记录增加的负镜片总量,即为患者的正相对调节(PRA)的量。

PRA(正相对调节)的正常值是:>-2.00。

其实RRA反应的是调节的储备力量,越大越好。

PRA小说明调节不足,调节不持久或不能产生有效调节,这样青少年儿童容易近视加快;而成人则容易引起视觉疲劳了

测试7- AC /A测试(斜视检查镜)

请参考(第一篇中)测试三斜视检查镜的使用方法;

首先要矫正屈光不正,再测近方斜位量,接着加入1.00D镜片再测一次近方隐斜量,两次因为1.00D的调节相差的量一半,即是阶梯性AC/A。

计算公式:[近△-(近+1.00△)]/+1.00D

测试8 – 调节灵敏度测试(双面镜、视力卡)

调节灵敏度直接反映眼睛控制调节状态的能力。也是评价眼睛是否能够平稳地有效地改变调节量的方法。通过测量一分钟内人眼有效改变调节量的次数来反应调节灵敏度的好坏。调节灵敏度的降低主要表现为患者对调节刺激不断变化时的调节反应异常、调节反应的潜伏期与速度异常,临床上比较注重调节幅度的测量,却忽略了调节灵敏度的评价,事实上,调节幅度正常的人,也有可能有动态的调节反应异常,即调节灵敏度的下降。通过调节灵敏度的检查,我们可以有效地判断调节和集合功能有无异常。许多研究结果认为如果双眼的调节灵敏度值低于8cpm或者单眼的调节灵敏度值低于11cpm为异常。

注:用2.00D的双面镜, 20/30视力E卡,刺激目标的距离为40cm。

年龄

标准值(双眼)

标准值(单眼)

6岁

4.0cpm

6.0cpm

7岁

5.0cpm

7.0cpm

8-12岁

7.0cpm

8.0cpm

13-30岁

8.0cpm

11.0cpm

30-40岁

9.0cpm

结果分析:

由于测试为双眼状态,因此调节和集合的异常都将对结果产生影响。

如果双眼测试的结果正常,往往意味着在这两方面的功能都正常;

如果患者不能通过双眼测试则应进行单眼测试,如果不通过,可以肯定有调节问题,如果通过了单眼测试,则往往说明患者是双眼视功能异常。

单眼检测的方法与双眼的检测方法基本相同,所不同的是在检查时要对非检测眼进行视线遮挡。

使用条件:

1、使用距离:视距选用习惯近用距离(常规40CM);2、照明条件:应给予充足的照明。

3、使用视标: 20/30视力卡 E 字标。

使用设置

1、将调节灵敏度检查镜(智能双面镜)设置在A档,进入一分钟倒计时手动翻转模式,并将调节灵敏度检查镜(智能双面镜)正确的戴在使用者头上,

2、视标卡(20/30)放置在40cm处。3、确定双眼未被遮盖,令被测者通过调节灵敏度检查镜(智能双面镜)注视视标,开始计时,如看清楚即触按电源开关进行翻转,记录60秒内翻转的CPM环数和有困难的镜片。4、如果患者未达到标准值,遮住患者的左眼,重复第三步,记录右眼结果;然后遮盖右眼,重复第三步,记录左眼结果。

测试9-调节幅度测试(调节尺)

调节尺是为了更方便的检测视功能数据,确定异常范围

调节近点检测方法完全矫正屈光不正,调节尺40cm处放置视标,令顾客注视视标最佳视力的上一行视标,缓慢向患者移近,直至视标持续模糊,记录距离,即为患者的调节近点。

单眼测试时,遮盖一眼即可,注视视标最佳视力的上一行的单个视标。

调节力(调节幅度)检测方法:

在远用视力完全矫正的前提下,从40CM处以每秒1CM的速度逐渐移近至视标模糊,退后一步让视标清淅,此时视标离眼角膜的距离的倒数为调节幅度。

例如:在眼前10 厘米处开始模糊,调节幅度为0.1m 的倒数即10D)

记录:OD :( ) OS :( )

OU :( )

标准值:最小调节幅度:15-0.25X年龄

平均调节幅度:18.5-0.3X年龄

最大调节幅度:25-0.4X年龄

测试10 – 集合近点测试(调节尺)

集合近点NPC(集合近点)测量被检者配戴习惯性处方眼镜,从40CM或更远处逐步移向被检者(移动速度为35厘米/秒);观察被检者的眼睛,直至观察到被检者的一眼离开了注视目标,或被检者报告看到两个像。记录该距离为集合破裂点;将视标离开被检者移动,直至观察到被检者回到双眼注视状态,或被检者报告由双像变为单像。记录该距离为集合恢复点。破裂点正常值5-7cm

可选测试项目一:Amsler方格表检查法

(1)说明用以检查中心视野,特别是检查黄斑部早期病变的一种精确方法。此法简单易行,可以迅速而准确地查出中心视野的改变。方格表为10cm黑纸板,用白线条划分为5mm宽的正方格400个,板中央的白色小圆点为注视目标,(也可在整个表上划两条对角线,使之在中心固定点处相交,以便有中心暗点的患者固视)。检查距离30cm,每一小格的视角为1°。检查前不应扩瞳或作眼底检查。

(2)检查方法

1)被检者佩戴其习惯的矫正眼镜,先检查其视力较好的眼睛,对较差眼进行遮盖。

2)检查时询问被检者以下问题:①是否看见黑纸板中心的白色注视目标。如果看不清或看不见注视点,则说明有比较性或绝对性中心暗点,让被检者指出看不清(比较性暗点)或看不见(绝对性暗点)区域的范围。如果二者同时存在,则让被检者指出它们之间的关系,以便找出比较性暗点的核心(绝对暗点)。②是否能看见整个黑纸板,如果看不见则让被检者指出哪一部份看不见。③方格有无变形,线条是否扭曲,并让被检者直接在小格上用铅笔描出弯曲变形的形态,借以判断视网膜黄斑部有无病变及其大致的范围。

3)在被检者回答上述问题时检查者要注意观察被检者的反应,确保未检测眼完全遮盖,并且被检者在努力注视白色目标。

4)重复以上步骤测量另外一只眼睛。

(3)记录方法 A,若检查没有问题,则记录WNL,标明眼别。B,若一处有问题,则要标明眼别以及在表格上定位。C,若几处有问题,则让被检者直接在小格上用铅笔描出弯曲变形的形态。例如:OD WNL OS左上角不能看见。

可选测试项目二:色觉检查图

1)原理将明暗度相同而颜色不同的圆点组成不同的图片,一般采用一种颜色的圆点组成数字、曲线或其他图案,而用另外几种颜色的圆点组成背景。色觉正常的人是以颜色不同来辨认图像,色觉异常的人则采用明暗度来辨认,因此不能做出正确的判断。另外还有一种是以颜色相同而明暗度不同的圆点组成,因此正常人不能辨认,而色觉异常者则能辨认。

2)检查方法被检者佩戴其惯用眼镜,检查距离一般为40cm,在明亮的自然光下,每图辨认时间不超过10s。

3)记录 记录检查所选用的检查图组。例如:OD 美国TNO立体视觉检测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