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视光知识】近视眼镜的配镜度数真是越浅越好吗?

【眼视光知识】近视眼镜的配镜度数真是越浅越好吗?

近视眼镜的配镜度数真是越浅越好吗?:虽然在临床上50度及以上就可被定义为近视,但是,也有研究发现100度以下的近视,在没有明显的临床症状的情况下,不戴镜可能比戴镜对近视的控制更好些。

其实有关近视配镜欠矫还是足矫的问题,在很久以前就开始产生着争议。而不知从几时起,很多孩子家长一直默默觉得,近视眼镜一定要配的越浅越好,配深了近视度数涨的更快!

那么近视眼镜配浅了,真的能缓解近视进展吗?对此国内外做了很多类似研究。

以下是眼科中心视光部杨羿医生给大家找来的干货。

其实这些文献只是冰山一角,有兴趣的小伙伴还可以进一步搜索,关键词可以是欠矫(undercorrection、undercorrected),足矫(fullycorrected),近视进展(myopicprogression)。

这些研究大同小异,大致的实验过程是把一大群年龄、性别、教育背景和生长环境差别不大的近视小朋友们聚集起来,随机分为两组。一组让他们戴足矫眼镜,另一组戴不同程度的欠矫(欠50度到75度等)眼镜,然后观察一到两年的时间,再进行比较。

结果,这些在不同的国家不同的人群中进行的对照实验,大部分都产生了一致的结论:即近视足矫并没有比欠矫更会加重近视的进展,大部分都发现二者无显著差异。相反,有研究甚至发现,过度的欠矫(比如欠矫超过75度),反而会加重近视的进展。对此,研究人员的猜想是过度的欠矫引起视网膜成像的模糊,而这种模糊可能会进一步加重近视的进展。

杨医生在临床中也发现,如果近视眼镜度数配的太低,孩子戴镜后只能勉强看清东西时,会不自觉产生眯眼的现象。而长期的眯眼,则会因为眼睑的挤压作用,使得角膜散光度数明显增加,散光增加了,看东西更加不清楚,视物不清,更加重了眯眼,于是进入了一个恶性循环,这非常不利于眼睛的健康。

最新的近视防控解读里也提到,青少年配镜应该尽量足矫,且全天候戴镜(尽量不要拿上拿下)。

译文:“虽然在很多国家近视配镜仍然存在欠矫,但是大部分给力的实验研究发现,欠矫对近视没有防控效果,反而可能会加重近视的进展,因此建议近视儿童都能足矫并全天佩戴眼镜。”

那怎么算足矫呢?我们眼视光学上有个原则叫MPMVA(MaximumPlustoMaximumVisualAcuity),即用最浅的近视度数矫正到最佳矫正视力。打个比方,如果一个眼部功能和状态正常的近视患者,戴300度的眼镜可以看到1.0,戴325度可以看到1.2,戴350度、375度、400度的眼镜都只能看到1.2,那么他在MPMVA原则下的足矫度数就是325度,也是理论上足矫应该配的眼镜度数。

但是MPMVA是一个主观检查,如果遇到因为长期近距离用眼导致调节过度引起的假性近视病人,这类病人按照以上MPMVA法则,可能就会出现问题。比如虽然一个病人戴200度的眼镜才能看清1.0,但是各项客观检查数据显示他其实只有50度近视,那么其中150度很有可能是个假性近视,这时候的200度就叫过矫而不是足矫。我们在临床上的确会遇到因为过于信任MPMVA和病人主观感觉而验错度数,导致眼镜配过头的案例。

那么,到底孩子近视几度需要配眼镜呢?

由于个体化差异的原因,医学上目前也没有一个非常硬性统一的标准来界定。虽然在临床上50度及以上就可被定义为近视,但是,也有研究发现100度以下的近视,在没有明显的临床症状的情况下,不戴镜可能比戴镜对近视的控制更好些。而国外一些教科书也建议,近视在100度及以上需要考虑配镜。

杨医生个人认为,50~75度的近视,如果孩子没有明显的看东西眯眼、歪头或者坐姿错误等症状的话,我们可以选择观察和随访。当近视度数在100度以上了,大部分孩子肯定视物会相对模糊,无论是从眼睛的健康还是上课学习考虑,都是建议配镜的。当然,这个时候角膜塑形镜也是不错的选择。

近视防控新科技:角膜塑形镜

最后总结一下,青少年近视的配镜,是一个非常深奥的个性化医疗过程。其中不但包含了清晰度的要求,还需要考虑舒适度以及双眼视功能等情况。有时候,虽然足矫可以看得更清楚,但是如果孩子反应戴足矫眼镜头晕不舒服,并且无法适应,那我们也可以适当的,尽可能少的欠矫一点,让清晰度和舒适度达到一个比较理想的平衡,等孩子慢慢适应眼镜后,再逐渐增加度数。但是,不管怎么样,为了防控近视进展而刻意欠矫甚至不戴眼镜的做法,都是不可取的,该戴镜时还是需要戴镜,该足矫还是要足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