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视光知识】于青:视觉训练可以控制近视度数吗?

【眼视光知识】于青:视觉训练可以控制近视度数吗?

于青:视觉训练可以控制近视度数吗?:视力是一个非常主观的测试,它不仅代表眼球这个感受器的功能,还代表着大脑皮层整合的能力。经过模糊适应,同样的屈光不正可以表现出更好的识别能力,这个特性和图形处理软件对模糊图片的处理很相似。

上一篇文章写到视觉训练是如何提升视力的,文章有点晦涩难懂,未能得到大家的广泛传阅,但却获得一些训练机构和商家的关注,成了他们训练和控制青少年近视的理论依据,对于这点,还真是一言难尽!我只好调整节奏,提前和大家讨论一下这个话题。

但在开始之前,还是要先重复两个说明:

这个系列所谈到的视觉训练和传统的视功能训练还是有所不同的。传统视功能训练侧重眼内和眼外肌肉运动感知以及双眼协调和融合,训练内容包括调节放松、集合发散、追踪扫描以及立体知觉等;而我这几篇文章所指的视觉知觉训练更侧重于大脑皮层的认知。在训练方法上也有所不同,视知觉训练多数不做或较少做眼球运动与调节,只是那么静静的静静的看……

视功能训练是一门科学,也是一种治疗方式,但是有其适应症,对症下治才能事半功倍。如何区别一家训练中心是否专业?关键是看其对视觉功能的理解以及对训练效果的定位。关于训练可以提高裸眼视力的命题,希望大家不要以偏概全、断章取义,裸眼视力的提高和近视度数的控制或者减少并不等同。

明确以上两个问题,我们再复习一下之前第一篇文章提到的关于视力的概念:

视力是一个非常主观的测试,它不仅代表眼球这个感受器的功能,还代表着大脑皮层整合的能力。经过模糊适应,同样的屈光不正可以表现出更好的识别能力,这个特性和图形处理软件对模糊图片的处理很相似。

在实验研究中,为了获得定量的模糊效应,多数学者采用扩瞳后戴人工瞳孔,然后定量雾视一定的屈光度,比如+1.0D、+2.0D、+3.0D,然后在雾视状态下观看电影或者图片,结果显示出较好的视力提升。而大脑皮层初级视觉中枢(V1区)的最佳视觉刺激物是Gaborpatch(一种使用高斯函数和正弦函数乘积形式表达出来的波形):

通过滤波器转化为单一方向的图形是这色儿的:

相同带宽、位相、波长、纵横比,不同方向和对比度的图形是这色儿的:

在训练过程中,为了减少景深的影响,需要在暗室瞳孔较大的环境中进行,让训练者配戴一定量雾视眼镜观看各种gaborpatch图形,尽量在其对比度阈值内选取模糊的图片并努力分辨。每次训练不需要太长时间,20分钟左右即可。

接下来,我们看一下这项运动在国外开展的如何?neurovision的技术理念到底是什么?请先看大屏幕:

在首页中个性鲜明的表达出了他们的服务内容,我把我们需要讨论的重点在上面圈出来了:

第一个红色方框内有个专家建议的训练年龄在16~53岁(为何不在16岁之前?我们等下再讨论)。第二个红色方框,列举了适应人群:包括弱视、近视激光术后、低度近视和运动视力,其实在几年之前,这里的适应人群还包括白内障术后、早期老花以及低视力康复,随着实践演进,可能他们也慢慢把使用效果不好的适应证剔除了。

大家看红色方框内文字“屈光状态稳定,至少半年内度数无增长”,这种表达方式是不是让人联想到近视激光手术的适应症?当然,近视手术的稳定要求更高。回归到刚才那个专家建议年龄是16岁以上也是这个原因,我们不希望这种训练影响孩子的近视发展,目前没有证据显示视觉训练对青少年近视的控制有效。对于传统的视觉功能训练来说,可以提高患者调节幅度、调节灵活度、调节反应,尤其是改善调节滞后或许和近视的控制有一定关联。但对视觉知觉训练来说,这一切将更加未知和复杂,我在上一篇文章提到,模糊适应后调节稳定性降低,主观焦深增大,对近视会有怎样的影响还不能确定,但单纯从训练时较长时间的近距离注视以及增加的调节滞后来看,总让人有种不好的预感,更何况,要想维持模糊适应效果,必须保持视力欠矫正,这也和主流观点相违背。孩子经过视觉知觉训练,在模糊适应的作用下,裸眼视力可以维持甚至有所提升,但屈光度数很可能在这片喜悦祥和的背景下潜在增加,直到增加的屈光度数无法被模糊适应掩盖,情况就会急转直下。

讲到这里,关于模糊适应与视觉训练的话题算告一段落了。大脑的视觉认知过程非常复杂,目前的研究依然所知甚少。最后,让我们再次回顾一下前几篇文章的阐述观点作为总结吧:

1.模糊适应确实存在,它可以在不改变屈光状态的情况下提高裸眼视力

2.模糊适应现象可以通过一定训练诱发和加强

3.视觉知觉训练有别于传统的视功能训练

4.视觉知觉方面的训练对青少年近视的影响尚不明确,大家要保持敬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