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视光知识】近视眼的形成原因,视觉环境对发病率也有很大的影响。

【眼视光知识】近视眼的形成原因,视觉环境对发病率也有很大的影响。

近视眼的形成原因,视觉环境对发病率也有很大的影响。:学生在校期间,由于长期持续的视近工作,学习负担过重或学校、家庭学习环境条件不良,可以促使近视眼的发生和发展。有

近视眼的形成原因,视觉环境对发病率也有很大的影响。

关于近视眼的发生原因,一直是许多专家学者积极探索的课题。应当说,只有找到了近视形成的根本原因,才能有很好的预防和控制乃至治疗的措施。近百年来,各国学者围绕近视眼发生原因及其影响因素进行了大量研究,目前在病因方面大家较为一致的意见是:病理性近视眼是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疾病,单纯性近视的发生和发展是由环境与遗传(多因子遗传)综合作用的结果,其中环境因素是不可忽视的重要因素,长时间的近距离过度用眼是主因,有不良的用眼习惯等于“雪上加霜”,视觉环境对发病率也有很大的影响。

1环境因素

(1)视近工作年限及时间:大量调查资料表明,学生的视力低下率和近视率一般是随学习阶段的上升而增高,尤其是城市学生。据调查,同年龄学生由于学习阶段的不同,近视率也有所不同,说明学生近视眼的发生发展并不是单纯地由于年龄增长的必然结果,而是与视近工作年限,即与学习习惯中某些不良因素有密切关系。同一地区环境条件大致相同,但由于学习负担不同,近距离用眼的时空占有比不同,视力低下率也有所不同。学生在校期间,由于长期持续的视近工作,学习负担过重或学校、家庭学习环境条件不良,可以促使近视眼的发生和发展。有人把这种在学龄时期发生的近视叫做“学校近视”。

日本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前(1937)到大战后期(1944)小学生的近视率由32%下降到17%,同时期中学生的近视率由37%下降到24%。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学生的近视率急剧上升。1985年高中生的近视率达到60%一70%。第二次世界大战时学生近视眼显著减少,主要是由于日本当时发动侵略战争,减少了学习时间,取消了升学的预备教育等原因所造成。我国在1966年一1976年的十年“文化大革命”期间,学业荒废,学校停课,学生视近时间显著减少,中学生的视力低下率比过去明显降低。1977年后恢复了高考制度,学校抓紧了课堂教学和加大了课外作业量,学生的视近时间明显增加,学生的视力低下率又大大超过1976年前的水平。以上都说明近视发生率与学生近视眼的发生和发展同视近时间、学业负担、学习紧张程度有密切关系。

(2)学习环境:学习环境中如采光照明条件不良,课桌椅不适合学生身材,都可使眼与书本距离过近,造成眼调节的过度紧张。书本、讲义亮度和对比度过低或字体过小,印刷不清,都会造成眼的调节紧张,影响视功能的正常发育。

(3)儿童青少年读写习惯:儿童青少年不了解怎样保护视力,学习时不注意用眼卫生,长期不良的读书写字习惯,连续长时间的看书等,是促使学生近视发生发展的重要因素。据山西医学院少儿卫生教研室的调查表明,有躺着看书习惯的12一14岁中学学生中近视率为60%,无躺着看书习惯的近视率为30%,影响该年龄段学生视力下降的因素是睡眠时间减少和躺着看书时间较多。

因此,在积极改善学习环境、减轻学习负担的同时,加强对儿童青少年用眼卫生的宣传教育,提高他们保护视力及预防近视的自觉性是十分必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