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距离看近视的成因

经相关人士的研究证明,近视眼的发病原因与遗传及环境因素有关。

  从遗传学的角度看:没有遗传因素的存在,则种系不能延续;任何生物,如不能适应环境的变化而变异,不但不能进化也难以生存下去。所以任何生物的生存和进化,都受遗传和环境两种因素所支配,归根结底,环境决定遗传变异的方向,遗传亦受环境所决定,近视眼的发生、发展亦与此有关。

  (1)遗传因素

  近视眼是一种与遗传有密切关系的眼病。临床观察到新生儿、婴幼儿、文盲有患真性近视眼者,高度近视眼往往有家族史。在双生子调查中发现。同卵双生于近视一致率大大高于异卵双生子,但又未达到 100%,这说明近视眼是一种遗传病,但又不完全受遗传所决定。经遗传指数计算得知,遗传因素约占60%,环境因素约占40%,高度近视眼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

  (2)环境因素

  卫生条件不良和繁重的读书学习环境,对发育中的青少年是形成近视眼的重要原因。调查资料显示,中小学生近视眼发病率随年龄增长而增加,同龄人中近视眼发病率随学习年限增加而上升。这说明不单是年龄而是因为读书学习的持续时间与紧张程度促进了近视眼的发生。读写姿势不正确,距离过近,在走路或乘车 等运动状态下看书,连续长时间看小说,开夜车等,尤其在光照不足的照明条件下学习,都易引起 眼的调节紧张,视力疲劳,导致近视发生与发展。 同样,儿童长时间看电视,离屏幕过近,也容易促使近视发生。因为儿童的眼球尚未发育成熟,长久而紧张的作业学习,成为近视的主要成因。

  (3)体质与营养营养不良可诱发或加深儿童近视。

  体质虚弱的婴幼儿和青少年较易发生近视眼,缺钙可使巩膜结缔组织软弱,眼轴易于伸长而发生近视眼,这说明近视眼的发生与体质和营养有一定关系。

  综上所述,人眼的屈光状态受遗传和环境两种因素所支配,近视眼的发生与遗传、环境因素都有关,这些因素常常交织在一起,同时或先后存在,所占比重具体到个体身上也不相同。我国大量调查研究资料显示:高度和病理性近视主要由遗传因素所决定。在青少年近视中占多数的低。中度近视的发生为多因子遗传,即遗传和环境均起作用。假性近视为功能性暂时变化,主要由环境因素所决定。在环境因素中主要作用为长期看近。长期看近即近距离读书写字可使调节痉挛成为假性近视,另一方面,长期看近又可使视功能诸因素不协调,引起眼球的器质性变化,使眼轴伸长,成为真性近视。

近距离视物应戴旧眼镜

近距离看近视的成因

  近视的人在电脑屏幕前工作时间长了,眼睛就会流泪或出现干涩、异物感、视物模糊等症状,严重者还会有视力下降。出现这样的视疲劳症状时,换上以前戴过的旧眼镜,可在一定程度上缓解症状。

  为什么要这样做呢?因为我们看远时(5米以外),眼睛基本上不用调节。但当物体在5米以内时,就必须通过眼睛调节才能看清楚。物体越向接近眼睛的地方移动,眼睛使用的调节力度就越大,这样才能看清近处的物体。

  人眼在进行调节的时候,眼内晶状体、悬韧带、睫状体三者协同作用,缺一不可。就像照相机一样,能把远近物体都拍下来。然而,人眼的调节力是有一定限度的,并且随着年龄的增长逐渐下降。一般来说,近视眼患者重新验光配镜,新眼镜的度数多会比旧眼镜高75~150度。验光时通过看5米远的视力表来确定视力,此时眼睛基本上不用调节,即使调节其力度也很有限。而看眼前50~60厘米距离的电脑屏幕,势必要进行调节之后,才能看清楚。如果经常近距离视物,且持续用眼时间过长,眼睛就要经常进行调节,甚至调节系统一直处于紧张状态,眼睛就会感觉不适。

  所以,在长时间近距离视物时戴上旧眼镜(最好比新眼镜度数低150度),因度数降低,近距离作业使用的调节力会减少,视疲劳的症状就会明显改善甚至消失,这个方法同样也适合于青少年近视者在阅读、做作业时使用。

近距离用眼假性近视“罪魁祸首”

近距离看近视的成因

  导致近视的原因究竟何在呢?眼科专家分析说,引起青少年近视有多种因素,如用眼习惯问题、先天遗传问题等。其中对于用眼习惯问题,提出了许多建议。  

  通过调查分析,青少年儿童因近距离用眼过度是导致假性近视的案例是很多的,那么,我们如何做到防治呢?

  首先,应避免近距离用眼中的“二长一短”

  “二长”即:每天近距离用眼时间长,每次近距离用眼持续时间长:“一短”即:休息时间短。

  学生上课时要读书写字,放学后又要练琴、画画,眼睛总是距离书本、琴谱有限的范围内。视近就要激发调节,我们要求孩子读写时离书本33mm(1尺)的距离,实际上绝大多数学生做不到,多数在20cm左右,甚至有的只用10cm.离书33cm用300度的调节就行,离书20cm就需要500度的调节,如果离书10cm就得1000度的调节,由此可见,离书本10cm用眼1小时,相当于离书本33cm时用眼3小时。

  【提示1】近距离不变用眼时间越长激发近视的作用越强。

  其次,应关注孩子的用眼环境

  父母亲都期待孩子长大成才,望子成龙心情迫切。但您给孩子加班加点去做一些额外近距离工作,挤掉了儿童正常的活动和休息,便会适得其反。

  【提示2】过度近距离用眼是引起青少年近视的最主要原因。如果课时作业负担过重,孩子长期和长时间处在近环境中,是诱发近视眼的最危险因素,现代医学已经充分证明了这一点。

  平时用眼习惯方面,比如在行驶的车辆上阅读,一是光线忽明忽暗,就象一只质量差的荧光灯管不断在闪烁。二是眼与书本的距离不停地在变化。这两个因素引起一个后果,即眼睛不停的调节,这种调节不仅是晶状体厚薄的变化,还有瞳孔大小不停的改变,视网膜对明暗适应的不断调整,过多的和过快的变换调节力,对眼睛的损害是全方位的。这是造成视力疲劳的一个重要因素,而且不仅使眼睛易于疲劳,同时还会促使大脑皮质容易疲劳。

近视、远视、散光,这些问题你都清楚是怎么回事吗?

近距离看近视的成因

什么是弱视:

弱视主要指,在眼球、视通路没有明显器质性病变情况下,最佳矫正视力达不到和发育期相符的视力值的功能性疾病。例如:2岁的正常视力在0.5左右、4岁在0.8左右、5岁以上>1.0。

什么是近视:

是眼睛看不清远物,却看清近物的症状.在屈光静止的前提下,远处的物体不能在视网膜汇聚,而在视网膜之前形成焦点,因而造成视觉变形,导致远方的物体模糊不清。

什么是远视:

与近视相反,眼睛看远处事物相对清楚,看近物模糊。远视是平行光线进入眼内后在视网膜之后形成焦点,外界物体在视网膜不能形成清晰的影象。

什么是散光:

其实,散光与我们眼球的构造有关。如果人的眼球是完全的球体,那么从理论上说就不会有散光出现。但是人类的眼球并非完全的球体,因此从水平方向和垂直方向上射入眼球的光线就会形成前后两个焦点,这就是散光。

裸眼视力:

所谓裸眼视力,就是眼睛不借助于其他任何辅助物品(如眼镜、隐形眼镜等),在自然状态下所测得的视力水平。

矫正视力:

指眼睛借助其他辅助物品(如眼镜、隐形眼镜等)所测量的视力水平。

专家提醒:在弄清楚这些概念后就要学会观察孩子的症状,及早发现及时到医院治疗。一旦错过孩子的视觉发育期,等到那时候一切都迟了。

假期里一定要控制孩子使用手机、电脑等电子产品的时间,多带孩子参加户外活动,给孩子的眼睛放放假。同时,孩子有近视的症状后要及时到医院检查,及时佩戴眼镜。有些家长认为,戴眼镜会让近视加深,其实这是个误区,不及时佩戴眼镜,以及佩戴度数过深或过浅的眼镜,都会让眼睛更加疲劳,从而导致近视度数加深。

今天关于近距离看近视的成因的相关资讯就为大家介绍到这里,想要了解更多眼镜验光以及视力防护的资讯,记得关注新概念学校哦。

参考资料:http://www.ewait.cn/20210824/4801775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