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视光知识】带你探误区:近视能靠自我调节?

【眼视光知识】带你探误区:近视能靠自我调节?

带你探误区:近视能靠自我调节?:研究认为高度近视眼的双亲家庭,下一代近视的发病率较高,近视眼具有一定的遗传倾向已被公认,对高度近视更是如此。但对一般近视遗传倾向就不很明显。

近视的产生原因至今依然不是十分明确,公认的看法是近视是由多种因素导致的。长时间近距离看事物,使眼球中睫状肌长时间压迫晶状体而导致晶状体不能复原(比天生厚了),于是发生近视。

我们常理解近视发生的原因包括先天因素和后天环境因素,其中后天环境因素占了50%的比率,遗传因素占了24%左右,围产期健康占16%左右,还有大概10%是其他因素。

环境因素

近视眼的发生和发展与近距离用眼的关系非常密切。青少年的眼球正处在生长发育阶段,调节能力很强,眼球壁的伸展性也比较大,阅读、书写等近距离工作时,不仅需要眼的调节作用的发挥,双眼球还要内聚,这样眼外肌对眼球施加一定的压力,久而久之,眼球的前后轴就可能变长。每增长1毫米近视就达-3.00屈光度(也就是普通说的300度),当然这种近视绝大多数为单纯性近视,一般度数都比较低,都在6屈光度以下,发病多在青春期前后,进展也比较缓慢,有人把这种近视称之为真性近视,以示与假性近视相区别。

遗传因素

研究认为高度近视眼的双亲家庭,下一代近视的发病率较高,近视眼具有一定的遗传倾向已被公认,对高度近视更是如此。但对一般近视遗传倾向就不很明显。

因此,调节功能紊乱或者说调节功能太强只是引起近视眼因素中的一小部分。如果一味强调放松调节,有时候可能会适得其反。因此,近视一定要选择最有效的控制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