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说近视手术的副作用!:这种情况在早些年完成的手术患者中间很常见,因为早期的手术还没有像今天这样考虑到手术的更多方面,比如视觉质量,改善夜视力,减少手术引入的像差等等。
副作用之一:眼睛干涩
这个很常见,尤其是术前就眼干的朋友。当然如果你手术前就眼干,术后一定眼干。很多人会把做完手术眼睛干涩的问题归结于做了近视手术。好比,现在很多医闹,孩子或者老人病入膏肓,到了医院结果治疗或者抢救没有过来,结果就把病人死亡的责任归结在接诊医生和医院上,认为是医生医院治死了人,没救过来就是医生、医院的责任。这实在不公平。当然,由于角膜屈光手术会影响上皮神经,因此早期会有点干涩,但是随着时间推移,一般都会逐渐恢复到术前的感觉。早期的手术方式由于角膜瓣较厚,因此神经切断的层面较深,因此术干涩更持久。而目前的飞秒制瓣技术,已经能够将角膜瓣制作到90微米的厚度,因此神经切断层面更前,同时也更容易愈合恢复。
副作用之二:早期视物感觉异常
这个在术后一天最常见。我举的最多的例子就是好比刚配了一副眼镜。当你刚带上这副新眼镜的时候,一定会觉得有点不适应。没错,这个就是你刚做完手术的感觉。觉得看近似乎有点花,看远虽然很清楚,但又觉得不真切。没错,以前的朦胧美已经变成清晰真了。
副作用之三:眩光,星芒样改变,光晕以及夜视力变差
这种情况在早些年完成的手术患者中间很常见,因为早期的手术还没有像今天这样考虑到手术的更多方面,比如视觉质量,改善夜视力,减少手术引入的像差等等。早期的手术由于手术适应症放的较大,手术设计时只考虑视力,不考虑视觉质量,光区设定太小,未考虑kappa角,暗瞳大小等因素,因此会导致一些手术做得光区偏小,偏中心切削,没有针对性的矫正不规则散光等等,因此导致上述问题。现在的设备和技术已经可以针对性的解决这些问题。
副作用之四:回退或反弹
近视回退的意思就是做完手术后,经过一段时间又近视了。很多朋友说的很夸张,说是会不会又变成跟以前一样?这是不可能的事情。近视回退的确在早些年的手术后时有发生。一般会发生在术后一年或者几年之后。主要原因在于:1.手术时一些患者年龄偏小,未满十八周岁,近视度数还不稳定。如果度数不稳定还来做手术,那肯定在几年后会回退。好比,你还在长个子,你想买件能穿一辈子的衣服,可能吗?2.本身度数过大,角膜偏薄。好比皮薄个大的西瓜肯定比皮厚个小的在运输的过程中更容易碎裂。你说是不是呢?3.手术是在角膜上做,角膜并不是一块钢板或者塑料,你切割之后不会发生一点点的形变,这种形变就是导致术后近视回退的原因,当然,仅仅形变一点而已,因此一般的度数较大,角膜偏薄,术前条件稍差的患者可能会发生一些回退,但一般都在一百度以内,不会回退到术前一样的度数。
副作用之五:过矫或欠矫
过矫或欠矫说的就是手术预测性差的问题。过矫就是手术做过了。比如,本来600度近视,结果做完手术成了200度远视。欠矫就是手术做少了。比如,本来600度近视,结果做完手术还有200度近视。相同的结果是术后效果不理想,还是看不清。当然,这种情况在现在的技术和设备条件下,已经非常罕见了。早期的手术由于设备或者能量的问题,也许会出现。还有就是目前在一些小医院或者诊所,用大中心更新换代下来的旧设备做手术,机器能量不稳,设备保养不到位,再加上手术医生水平有限,就会造成手术预测性差的问题。
副作用之六:圆锥角膜
圆锥角膜应该是最可怕的并发症了。这是我们近视手术最不愿见到的情况。如果发生,只能配戴RGP,晚期就只能行角膜移植了。但是话说回来,这个可怕的疾病也不是你想得就能得的。圆锥角膜一般的发病率为万分之五。也就是说,一万个人里面,可能会有5个会发生圆锥角膜。而且这一万人里面,不见得都是近视人群。也就是说,近视人群中,发生圆锥角膜的可能性要低于万分之五。现在的手术要比早些年的近视手术检查更加严格和谨慎,相应的筛查手段也越来越先进。好比,我们目前有pentacam三维眼前节分析诊断系统,能够从三维空间对角膜的前后表面、曲率、厚度等多方面评估,利用全球的正常人数据库去对比每一位近视患者的角膜是否正常,是否有发生圆锥角膜的可能性,如果没有,就可以放心手术。如果发现有问题,则坚决不手术。哪怕患者苦苦哀求,多掏几倍价格医生也不会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