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子曰:“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意思是说:“用政令来治理百姓,用刑法来整顿他们,老百姓只求能免于受惩罚而减少犯罪,却没有廉耻之心;用道德引导百姓,用礼制去同化他……
眼镜零售店店长管理的三个境界
子曰:“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
意思是说:“用政令来治理百姓,用刑法来整顿他们,老百姓只求能免于受惩罚而减少犯罪,却没有廉耻之心;用道德引导百姓,用礼制去同化他们,百姓不仅会有羞耻之心,而且有归服之心。”这其实道出了,不同的管理方式可以达到不同的境界。 同样的,作为一名眼镜店店长,在管理当中也有三种境界。眼镜店店员应该如何接近顾客?
第一种,是命令式的管理——凭借店长本身的职权,依据公司的各项规章制度来对员工进行管理。
当员工不服从管理时,店长就会给予员工一定的处罚。这种管理方式,对于提高执行力,做到令行禁止是非常有帮助的。对于原本比较散漫的团队,或者对于一些直接或简单的工作,这种方式简单有效。但对于一些需要一定的智能或者一定的态度去完成的工作,这一招往往施展不开。你可以命令员工去做一件事情,但是你却不能命令他用什么态度去完成。
第二种,是激励式的管理——找到工作可以带给员工的“利益”,并以此来激发员工工作的热情,随后有员工主动地完成工作。
这种管理方式,对于提高员工的积极性,激发员工的创造力很有效。还是刚才的盘点工作,店长对员工说:如果你们可以在下班之前完成盘点并且确认无误的话,我请大家去吃宵夜。哇,你看,员工的行动离开从慢镜头变成了快进镜头了。而对于那个接待修理的案子,你可以告知员工,接待这位顾客,并且设法说服顾客重新配一副新眼镜,可以带来一笔可观的业绩(对员工意味着奖金),这位员工也会往这个方向去努力。
其实,第二种管理方式和第一种方式并没有本质的区别,如同弗洛伊德所说:一个人去做一件事情,要么是为了逃避负面的价值,要么是为了获得正面的价值。简单说,第一种方式的逻辑是,你不做,我就罚你,员工为了避免处罚而被动的去做;第二种方式的逻辑是,你做到了,我就奖励你,员工为了得到奖励而较主动的去做。
此时,我们会想到第三种管理方式,那就是感召。所谓感召,就是感染和召唤,当一位出色的管理者,运用正确的经营理念和方法,创造了令人瞩目的成绩,员工会为这种结果而吸引。
比如,员工在接待一个顾客,却始终无法达成交易,店长介入进行辅助,几句话,几个手势就已经把顾客搞得服服帖帖,任由你摆布。最后,交易完成了,单价还很高。员工在羡慕之余,就会向店长讨教,“你是如何做到的”。结果店长告诉他,成功的诀窍在于帮助顾客调整眼镜并借此指出顾客眼镜存在的问题,一语中的,把顾客震慑住了。于是,员工再问:“我能学会你整形的手法吗?”店长告诉他,完全可以,连店长自己的手势都是学来的,只要参加公司内部的培训课程,一样可以学到这些技能。于是,我们发现,第二周的培训课堂上,这位员工是最积极的一位学员,学得认真,掌握得也最好。
员工都有着自己的目标,哪怕这个目标不是很清晰或者很强烈,但都是有的。无论是激励和感召,都是把实现目标作为动力来引导员工进步,但激励属于在身后的推动,而感召则是在前方的指引,被感召的员工更能够看到前方的目标,并产生更强大的前进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