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视激光手术能够快速的帮助患者摘掉眼镜、恢复清晰的视力,因此受到了很多近视朋友的青睐。但有少部分患者表示,飞秒激光手术后出现眩光,这是什么情况呢?飞秒激光手术后为什么出现眩光现象呢?术后出现眩光该怎么办呢?
专家表示,飞秒激光手术后眩光现象,这种情况可能是以下几种情况:
1、传统激光切削光区小可引起术后眩光,如果激光治疗光区较小,当暗光下瞳孔直径超过治疗光区时,就会出现眩光症状。
2、瞳孔直径大者容易术后出现眩光,每个人的瞳孔大小不一样,过大的瞳孔直径者,即使采用大光区切削治疗仍难以完全覆盖其暗光下的瞳孔,因此,这类人群好不要选择近视矫正手术。
3、近视度数越高,切削的角膜就越多,其在角膜表面形成的“凹陷”也就越深,其斜率也越大,即便加上过渡区,也无法完全避免切削区和未切削区交界面出现的三菱镜效应。因此,高度近视患者好采用飞秒激光手术或者ICL晶体人工术,这样也可以减少避免发现这眩光现象。
专家表示,首先大家需要明确一个定论,那就是近视手术后遗症一说是不正确的,这仅仅只是大家的误解。准分子激光长短为193nm,热效应范围仅为0.2-0.3微米,它对周边组织的影响小,所以对光击处邻近组织不会有任何不良反应。术后效果也许会因人而异,但近视的原理本身是没有后遗症隐患的。近视手术后出现眩光和重影是不属于后遗症的,准分子激光矫视治疗近视手术是在眼角膜表面进行的,术后角膜需要1-3个月的恢复期,而部分近视手术者会在术后出现眩光和重影的情况,可能与术后早期角膜水肿,修复愈合等有关系。因此不必太担心,只要做好了术后护理工作,定期到医院复查、按时按量点药、控制用眼时间不疲劳用眼、注意用眼卫生等,就会慢慢的恢复的。
专家指出,一般只有少数部分朋友会在激光近视手术出现眩光,大多数患者一般可在术后的第一天就正常生活用眼了,像学习、工作、生活都不会耽误。轻、中度屈光不正的患者约为术后两周,就能基本恢复正常视力。但近距离工作应尽量减少,且每次工作时间不应过长(1小时内为宜),间隔休息5-10分钟左右。此时可恢复白天驾车,但以不引起视疲劳为宜,此期间好不要夜间驾车。一般到术后一个月时,患者视力就基本稳定,眼部用药也已停止,可以恢复夜间驾车。对于个别患者术后出现晚间眩光等,还是要等眩光症状消失后才可恢复夜间驾车。另外,对于高度近视患者,及年龄大干40岁的患者,术后恢复期会相对延长。
专家同时表示,术后眩光更多的见于度数比较高,手术光学区比较小的患者,还有,瞳孔直径较大也是发生眩光的危险因素。但实际工作中我也发现,并不是完全符合这个规律。也有一些度数高的人没有眩光,也有度数低的人呢反而有眩光。但一般情况下,眩光最终是可以慢慢恢复的。目前为了减少术后眩光,可以选择波前像差引导的手术。其术后眩光的比例、严重程度、持续时间都会好于普通手术。飞秒激光制作的角膜瓣比较均匀,远期效果看,也在一定程度上减少手术源性像差,术后眩光的比例会减少。
专家最后提醒,除此眩光之外,近视手术后还会遭遇以下状况,请不必紧张。
1、激光治疗近视手术后的几个小时内是最不舒服的阶段尽量闭眼休息,少说话,大笑或皱眉头,这段时间内因个人体质可能会有水雾感、酸涩、刺痛、异物感、畏光、会有不自主的眼泪直流等现象,如有上述情形皆属正常。
2、激光治疗近视手术后极昼内白天暂时会有些怕光,白天出门有阳光时须戴墨镜可挡风沙及紫外线,外出骑车须载全罩式安全帽,家中有小孩、养宠物者可佩戴平光护目镜以保护双眼。
3、有部分患者会配戴保护型隐形眼镜,自然脱落无妨。
4、视力两眼恢复可能会不同(因角膜水肿),通常视力是看远的先恢复,在恢复看近,所以激光治疗近视手术后几周内看近物会比较模糊吃力是正常的,不必特别紧张。
专家谈高度近视的保养工作
高度近视如何保养?
1、高度近视者首先应该配戴一副合适的眼镜,而且必须经常戴,以避免近视度数加深。高度近视眼的视力低下,难以矫正,所以配镜时应低度矫正,争取视力有些提高而又能保持舒适为宜,无须一味追求较好的矫正视力。高度近视眼配戴隐形眼镜矫正视力比普通眼镜好,而且可以减少普通眼镜的三棱镜效应,视野受限等不适。
2、由于高度近视眼的另一特点是病程进行,发育期进展明显,成人后仍不停止。这主要由遗传固素决定,但后天的视觉环境,工作性质,生活习惯,全身健康,营养状况也起一定作用,所以,应比其他人更加注意视觉卫生,增强体质,防止维生素A,钙的缺乏及营养不良的发生。
因此,不宜做精细费眼的工作,且近距离阅读,书写时间不宜过长,如果长时间做近距离阅读,书写或做精细工作,眼内外肌肉需要不断地调节,这样不仅使眼球壁受到压迫,使眼球更长,近视程度加重,还可以使黄斑部脉络膜小血管受到牵拉而引起破裂,造成黄斑出血,使视力更加下降。
3、要避免参加重体力劳动和剧烈运动,避免眼外伤,否则易造成玻璃体混浊,视网膜脱离。高度近视眼伴有一系列眼部退行性病变,并易发生严重并发症,危害视力。高度近视眼球变长,后部巩膜薄弱,视网膜,脉络膜萎缩,玻璃体变性。
在外力作用下或玻璃体牵引下,变性的视网膜易形成裂孔,进而发展成视网膜脱离,所以,高度近视眼应特别注意避免头部剧烈震荡和撞击,减少视网膜脱离的可能,一旦发生闪光感觉等先兆,要及时检查。另外,黄斑区变性也严重危及视力,高度近视眼还可能发生视网膜出血,青光眼,等,均应及时检查与处理。
专家谈护眼的两个黄金时期
眼睛有两个重要的快速发展阶段。
第一阶段是3-4岁左右,第二阶段是青春期,大约在12-15岁左右。
这两个阶段被称为视力发育的“黄金期”。成人视力的好坏,与这两个“黄金期”有密切关系。
如果孩子在第一个“黄金期”已经发展到轻度近视,那么在第二个“黄金期”近视的度数就会快速发展,从而形成高度近视。
北京军区总医院眼科准分子激光中心主任李耀宇博士认为,在第一个“黄金期”尽量不要让孩子过多地读书识字,应多参加户外活动。在第二个“黄金期”,患近视的孩子看黑板时带眼镜,看书写字时不要戴着眼镜。近视的眼睛刚好适合近距离工作状态,但是戴眼镜看书会使这种状态被打破,眼睛会在此基础上寻求新的平衡,会加深眼睛度数,近视的发展速度就会明显加快。
专家谈如何筛选屈光手术患者
任何一种开创性的测量工具注定有一定数量的用途。下面由Hardten博士讲述,目前四种正在使用的波前像差技术实践过程中的方式。
Hardten博士解释说, 他目前使用波前像差数据的方式和使用标准屈光数据的方式差不多,在知道一个近视患者的屈光不正在多大程度上是由于高阶像差因素所引起的,使得我们更现实地权衡、延缓接受普通的准分子激光手术,或是转而接受LASIK手术以外的其他选择变为可能。
例如:如果波前像差数据显示患者的高阶像差只占眼内存在的全部像差的10%,而且患者自己也乐于接受配镜视物的方式,Hardten博士在治疗这种患者时使用当前已得到认证的普通LASIK技术。如果患者的高阶像差超过全部像差的10-15%,他就鼓励患者等待接受波前像差引导的“个性化”切削术。10%是一个意义重大的数量标准,而且波前像差引导的“个性化”切削术也使得同时对待高阶与低阶这两方面的像差成为可能。
一个屈光不正相当严重的患者,比如:近视-8D(800度近视),在不考虑其眼内高阶像差的情况下,大概还是一个能简单地消除近视和散光的合格手术候选人。采用不同手术方式之后,在术后视觉上的根本的区别在于:可能产生一名开心的LASIK术后患者,也可能是一名痛苦的受害者。如果手术医师在手术过程中有意无意地导致了患者的高阶像差的增加,可能会导致出现一些视觉质量症状,比如眩光、光晕、夜视力下降。Hardten博士说:“你现在所能够做的,只能让他(她)们先回去,半年或一年以后再治疗他们。
Hardten博士提供了两个病例:
■ 30%比例的高阶像差患者
一个患者从大街上进来询问有关屈光手术的问题。他左眼裸眼视力大约是20/40(0.5),屈光度球镜当量为-1.0D(100度近视),通过普通主觉验光矫正的最佳矫正视力可以达到20/20(1.0)。而“波前像差验光”分别是-0.83DS,-0.21DC.在二次手术前进行的波前像差检查,眼球全眼球像差图显示是一个典型的近视模式,波前图像中显示出一个冷色调的碗碟形状。
Hardten博士抽取出-0.83DS和-0.21DC这两个要素来显示高阶像差,得到的图像表示这名患者有相当数量的彗星像差,并且在他的视觉质量问题中,差不多30%是由于残余高阶像差导致的。
在这种情况下,Hardten博士告诉患者:“如果我们给您施行普通的LASIK手术,假设按照既定的手术方案,我们只是纠正你的近视度数,手术中既没有增加任何像差,也没有纠正您现在已经存在的高阶像差,我们大致可以矫正您大约70%的问题。我们最多可以让您视物时,如同您现在通过配戴眼镜一样,但是我们无法做得比那更好”。
这样的患者最好在进行二次增效的手术之前,先选择等待波前像差引导的“个性化”切削术。当然,对一个有同样数量比例的眼球像差,但是屈光度数-10D(近视1000度)的患者可能从总体上来说,高阶像差在其视力问题中所占的整体百分比更小,这可能使他对接受普通LASIK手术就能感到满意了。
■10%的高阶像差患者
这名患者有少于10%的眼球高阶像差,使他成为普通LASIK手术的良好候选人。术前显然验光:其中一只眼为-2.75D(近视275度),另一只眼为-3.00D(近视300度)。术前的角膜地形图发现角膜上稍微存在不对称的散光,作为整体眼球像差与典型的近视模式一起显示在波前像差地图中。
这名患者术前的总体高阶像差RMS值评估(包括低阶像差)为:右眼2.96;左眼3.33.但是,当Hardten博士从中抽取出所有低阶像差之后,右眼高阶像差平均RMS值为0.18,左眼有相似的相当数量高阶像差。这意味着, 患者的高阶像差在眼球全部像差中的比例少于10%.在这些情况下,Hardten博士劝告患者, 普通的(非波前像差引导的)LASIK屈光手术大概是一个好选择,最终他也只是对该患者执行了常规的屈光手术。术后波前像差测量显示:患者的右眼仍有一定的彗星像差残留,同时术后的点源扩散函数也显示了同样的情况。但是,手术减少了患者双眼整体的RMS(均方根)值,在高阶像差方面也只出现了极细微的增加(高阶像差的RMS值从右眼0.18和左眼0.20增加到双眼0.24), 患者的术后视觉质量很好,并为出现夜间视觉质量问题,术后裸眼视力达到20/20(1.0);双眼屈光度球镜当量为+0.5D(远视50度)。
注:本文资讯来源于眼科手术医师常征博客。
【推荐阅读】
近视手术后忌过早放松防护对于激光治疗近视手术来讲,据介绍,有些学生在接受完近视手术后不注意个人防护,容易过早“放松”。有些学生当天就把眼罩摘掉上街,或参加一些容易发生碰撞的群体活动。曾有个别学生手术后因为猛烈撞击造成角膜瓣移位…
了解更多近视咨询,请登录,您可通过免费注册成为会员,或咨询客服专线,享受更多优质服务。
今天关于专家谈:飞秒激光手术后眩光现象的相关资讯就为大家介绍到这里,想要了解更多眼镜验光以及视力防护的资讯,记得关注新概念学校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