弱视的定义和发现率的相关知识您了解么

弱视的定义和发现率的相关知识您了解么

弱视的定义一般多采用Bangerter定义,即眼本身无器质性改变,或者有器质性改变及屈光异常,但其视力减退与病变不相适应,屈光异常亦不能矫正,远方视力在o.8以下者,统称为弱视。此定义虽已被普遍接受,也有其不足之处.尤其是确定有无器质性疾病,是诊断弱视极为困难的问题。检眼镜下检查眼底未察觉到异常并不一定完全掩除器质性疾病。用视网膜电流图、限电图,视觉诱发反应,有可能反映出由视网膜刭视中枢某些部位的生物电位有异常。特别是视觉阻断性(形觉剥夺性)弱视,在动物试验上常发现外侧膝状体、枕叶视觉皮层中枢有电生理及形态学改变同时,此种弱视美理在治疗上有不可逆的一方面。

从Bangerter定义角来看,用检眼镜检查,确无异常,而实际上其视觉传导经路上或其中枢,可能有从眼底无法查觉的病理改变。因而,著者对视觉阻断性弱视在分类上将其列入功能性及器质性之间。目前,所谓器质上的变化,是以现在的检查条件为前提的,它与功能性的界限不是绝对的。特别是在我们这样人口众多的国家,要早期发现早期矫治弱视,是一项艰巨的任务,不可能使所有医院在短期内都装备起现代化诊疗手段,因此,必须结合我国具体医疗条件考虑如何筛选出弱视的问题。未能检查出器质性病变,并不等于无器质性病变。应当将妨碍乳幼儿视觉正常发育和建立起两眼视觉的各种因素所引起的视机能障碍,都称为弱视。在分类上除于弱视中有器质性及功能性两种之外,尚有目前不易于区别的中间类型。再者,对弱视的治疗,并非只限于提高视力,最终是以建立起两眼视觉为目的。而两眼视觉的含意是将两眼各自接受的信息感觉所形成的影象,经视中枢综合之后,而引起与两眼各自所见有所差异的具有新的性质的一种视觉。

弱视的发生率,由于诊断标准,检查设备和方法的差异,各地区所报告的比率不同,虽然还不能反映出我国儿童弱视绝对的发现率,但也可以说明弱视患病率是相当大的。调查弱视发生率,是防治弱视工作的不可缺少的内容。本溪的祁景臣于1982年调查了1.419名儿童发现弱视49人,占3.9%。江西陈彼得等在1983年对规模较大的幼托机构调查了男性1194人、女性908人,发现弱视216人,占9.73%。覃烽报告l,025名学龄儿童,弱视发生率为1.56%。上海孙慧华等普查2.170名4~6岁学龄前儿童,弱视发生率为3.31%。鞍山李清慧等普查3~7周岁学龆前儿童2.139名,弱视占3.2%。内蒙沈潜等调查722名幼儿,弱视,古3.6%,我们在黑龙江的调查为2.75%。以上这些统计数字,对防治弱视工作,提供了重要参考资料。因我国地区广大,儿童众多,尚不能全面反映出弱视的发生率,还须做进一步调查,以便积累更多的资料。 1963年检查大阪市立幼儿园,结果发现3.5~4.5岁幼儿视力在1.0以上者占67%,4.5~5.5岁视力在1.0以上者占75.9%,5.5~6岁视力在1.0以上者占86.1%。

幼儿的视机能于6岁以前尚未发育成熟,一切妨碍视觉刺激因素,都可以阻断视机能的发育,医学上,将其中视力发育不良者称为弱视或功能性弱视,将此种未成熟的视觉称幼年型视觉。从病理生理学观点考虑,它有如下特征;①容易出现抑制,②在视觉发育过程中建立起来的反射,其中尚未能巩固部分(未能无条件化的部分)容易消除并容易形成异常的视觉反射;③分读困难,亦为幼年型视觉的特征之一。测量视力时,用一个视标(单独视标)与用拥挤在一起的并排视标(并列视标),测得值不同。单独视标视力比并排视标视力为好。测量成人两者无差别,60岁以上者稍有差异。Bangerter根据这个现象,制成训练弱视用的视标排列密集的分读困难训练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