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色盲”是大家耳熟能详 为什么会有色盲呢

“色盲”是大家耳熟能详 为什么会有色盲呢

色盲”是大家耳熟能详的名词,也是常被误会的用语。色盲是指眼睛的“色觉功能异常”,但并没有到“盲”的程度,只是所看到的颜色与正常人不同,对视力也没有影响。 色盲的患者对颜色的判别力比正常人差,绝大多数都只是“色弱”,还不算是“色盲”。如果是真的“全色盲”(又称为单色视觉)时,不只是不能分辨色彩,连视力恢复也很差,不过发生率极少。 为什么会有色盲呢? 色觉的感受器是视网膜上的“锥状细胞”,人类眼睛约有700万个锥状细胞,主要是位于视网膜中心凹处的黄斑部。目前所知,锥状细胞有三种色素,即红质、绿质和蓝质,其中蓝质的量较少,红质和绿质的量较多。一种锥状细胞只含有一种色觉物质,因此锥状细胞有三种,分为含有红质、绿质和蓝质。当光线进入视网膜时,按光线的颜色不同,三种色觉物质分解比率不同,然后将其情报送到大脑,产生不同颜色的感觉。红色、绿色和蓝色叫做三原色,混合不同比率的三原色,可以产生任何一种颜色的光线。 正常人都具备这三种锥状细胞,经过不同比率的调和,人类就可以利用这三种原色的光谱来感觉所有的颜色。如果先天缺少某种锥状细胞,就出现色盲。在一般人口中,红绿色盲较多见,蓝色盲甚少。如果先天缺少这三种锥状细胞,即是所谓的“先天性全色盲”,此种罕见的疾病为性连遗传,以男性居多,他们对所有的色彩都不能辨认,眼睛所见是一片灰茫茫,同时视力也不好,有怕光及眼球震颤等现象。大部分的色盲患者,都不是全色盲,只是分辨颜色的功能较差,我们称之为“色弱”,仍保有正常的视力。 拓展:弱视能治好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