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把眼镜作为价值收藏品?

如何把眼镜作为价值收藏品?

如何把眼镜作为价值收藏品?

眼镜是当今社会人们离不开的日常用品,其利用镜片的光学原理校正视力,以实现观物清晰度。那么很平常的眼镜,怎么也会成为了收藏者的目标呢?  事实上,眼镜在国外的收藏历史悠久,一些人还将眼镜作为投资对象,在拍卖行内拍出高价的情况也屡见不鲜。如今年初安帝古伦拍卖公司(以拍卖钟表专业)就宣布将拍卖印度圣雄甘地的眼镜,由于甘地生前的私人物品很少,因此这副具有特别意义的眼镜估价达到3万英镑以上(约合33万元人民币),此举引发印度国内群情激奋,而一度成为了新闻。而约翰·列农(JohnLennon)1966年在日本巡回演唱时赠送给他日文翻译JunishiYore的金丝边复古眼镜,被放到了英国一个拍卖网站上,作为当时年轻男女最流行的装扮,列侬的这副眼镜尽管标价高达150万美元,但依然受到粉丝的疯狂竞标,价格一度飙升至数百万美元。  从拍卖的情况看,不少名人的眼镜成了崇拜者追逐热点,但不是名人佩戴过的眼镜价格也不低,像一副清代玉石镜片的古董眼镜,目前的价格至少在50万元以上,而采用天然水晶制作成镜片的清代眼镜价格也起码在万元之上。  眼镜原是舶来品

  不过眼镜并非中国人的发明,而是正宗的舶来品。据未经完全证实的考证,欧洲的眼镜是由意大利比萨城一个玻璃工创制的,时间在1286年之后不久。为了挣钱养家糊口,他一直将眼镜制作方法秘而不宣,这种早期的眼镜是将镜片装在可折叠木框或金属框里,镜框可以开合,配戴时夹在鼻子上,不用时将其折叠置于镜盒里。这一发明的大部分形式到目前依然存在,显示出该工匠的非凡发明能力。好在眼镜出现有据可查的是一幅画作,1352年托马索在物雷维索作的普罗旺斯像中,历史上第一次出现了戴眼镜的人物画像,而作于1380年的教皇保罗画像中,保罗所戴的正是意大利玻璃工匠所创制的眼镜。有趣的是,早期的眼镜都是老花镜,也就是远视者所用的凸透镜,直到16世纪中叶才有近视者用的凹透镜出现,由于近一个世纪人们用眼的频繁度越来越高,且日光灯、电视与电脑的不断发明,佩戴近视眼镜也就在近半个世纪风靡世界的事件,并因此造就了眼镜行业发展的如日中天。  眼镜传入中国约在15世纪,从文字记载来看,明代张宁在其著述中提到他见过的两副眼镜。与此同时,罗懋登在16世纪末著《三保太监西洋记通俗演义》一书的第五十回写道:永乐八年(1410年),满剌加国王朝贡叆叇十枚。叆叇就是当时中国对眼镜的称谓,是眼镜的阿拉伯文al-unwainat或波斯文ainak的音译,不过现在叆叇一词早已不为人所知,而意译的眼镜一词却一直沿用至今。因此,可以说眼镜传入中国已有600年的历史了,但眼镜大量出现则在清代初期,后广东人仿其样式以水晶石制之。  欧洲眼镜后来发展为系绳式眼镜,随西洋传教士和胡商传入中国,初期价格非常昂贵,被视为奇珍异宝,稀罕之物,绝非普通人可以拥有。至清代乾隆年以后,苏广工匠已能小批量生产,店铺云集,价格亦随之回落。并有聪慧工匠加以改进,发明了中国式镜架,从存世的实物可以观察,较早的镜架以马粪纸制形,外用黑漆涂刷,干后坚硬光洁,镜片夹在圆圈内,轻巧而避震,圈旁有两小孔,穿绳索挂于耳后,以后又用白铜牛角甚至玳瑁等良材制作镜架,同时又增加了眼镜脚,这就极大地方便了人们对眼镜的使用。  清代中叶眼镜日趋普及,由于眼镜成为人们的眼中之宝,所以保护眼镜的眼镜盒也应运而生,其材料更是争奇斗艳,制作手法融入中国传统工艺,精美程度令人目不暇接,通常有木雕、皮覆、缎缝、铜刻、漆制、壳造等,大多将眼镜盒穿绳带、垂流苏佩于腰间,与玉佩、荷包、烟袋一起招摇过市。在清代的眼镜中,白铜雕梁玳瑁水晶眼镜颇显珍贵,因玳瑁为长寿吉祥之珍,国传中医认为水晶有清心明目降压消炎之效,常佩可趋吉纳福避邪消灾。  集藏可分三步走

  眼镜不仅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莫大的方便,也受到了眼镜收藏者的青睐。笔者有一位朋友赵先生,他虽不戴眼镜,但对眼镜收藏却情有独钟,慧眼独具,无论古今眼镜,他都不轻易放过。几年的光景,他就收集了我国明、清、民国各个时期各种款式的眼镜近300副,仅镜架材质就有金、银、K金、白铜、黄铜、磷铜、木、玳瑁、牛角、塑料等10多种,镜盒也五花八门,多姿多彩,既有鲨鱼皮眼镜盒和木雕盒,也有刺绣盒和文革时印有毛主席语录的泡沫盒等。问其何以收获颇丰,他一语道破天机:越是问津者少,越能寻到自己的心爱之物。看来,收藏之道确实需要独辟蹊径才可能修出正果。  由此说来,虽然眼镜款式多得数不胜数,但这绝非是阻碍眼镜收藏的原因。因为眼镜收藏仍然可以从眼镜的一些特征下手,进行有的放矢的收集。根据收藏品的集藏规律,结合眼镜的自身特点,笔者提供如下途经让收藏者参考。  先看年代。从眼镜出现至今已近800年,每个时期的眼镜都会有不同的变化,这种变化不仅是款式的变化,也有材质的变化,更有时代节奏的变化。那么,从眼镜的不同变化中就能够感悟到其历史变迁的脚步,而这也给了集藏者一个区分不同年代眼镜的特征。如早期的欧洲眼镜非常少见,现在几乎都成为了文物,价值自然不菲。此后的眼镜发展到系绳式眼镜,在我国的明清两代也流行,而上个世纪的眼镜则出现了眼镜架,那么这类眼镜就属于近代眼镜了,这种从造型上的分类大致可以区分不同年代的眼镜。当然从材质上也可以区分,如树脂镜片和塑料镜架是当今流行的眼镜材质,不可能在50年前出现。  通常年代越早的眼镜其市场价值越大,因为早期眼镜产量少、价格高,流传下来的并不多,且许多眼镜的用材上乘,这也可以解释古典眼镜为什么现在身价高昂的原因,而有百年历史的老式眼镜价格同样不菲的道理也在于此。  后看材质。材质是眼镜收藏的另一个重点,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一副眼镜的身价。首先看镜片,镜片是水晶石片、玻璃片或树脂片,其中水晶片是天然水晶还是人造水晶,这其中的价值往往大相径庭。通常天然水晶优于人造水晶,而玻璃片和树脂片的价值就很小了。其次看镜架,镜架材质非常多,既有金、银、K金、白铜、黄铜、磷铜、不锈钢、钛合金等金属镜架,也有木质、玳瑁、牛角、塑料等非金属镜架,不同的材质本身就体现出不同的价值,也同样决定了镜架的收藏价值与市场价值。  再看做工。镜片要仔细查看磨制的精度、边缘加工及抛光水平等精细度,镜架除了制作水平外,如果有花纹图案、雕刻或刺绣等工艺,则需对其水平和精美程度加以评判。一些老字号的眼镜店往往会在镜架上做标示,如杨明远、玉盛祥等,可以通过这些标示以评定其年代与材质的价值。  通过以上的区别,就可以判定一副眼镜的收藏价值,一般来讲镜片和镜架材质上乘、做工精细、年代久远的眼镜,其价值是最高的,而现代流行的普通眼镜,基本上没有什么大的集藏价值。但是用材好的依然可以体现一定的市场价格,而名人所用眼镜则另当别论,毕竟收藏这种眼镜的本身价值可能并不高,但其集藏价值主要体现在名人的身上,是名人效应附加值的绝对体现。  所以根据上述情况,收藏眼镜要以时间早、材质好、做工精为主,名人的眼镜是一种独辟蹊径的收藏与投资方式,属于收藏眼镜中的特例,但其投资价值可能更大些。  此外,在收藏中对眼镜也要辨伪,尤其是对镜片的价格,因为水晶片与玻璃片的价值差距甚远,即使是水晶片,也存在着天然水晶片与人造水晶片的区别,两者的价格差距同样不小。区别水晶片与玻璃片主要是从镜片硬度入手,水晶片硬度高,一般表面平整无划伤线条;而玻璃镜片较软,镜片极易发毛,在光亮处查看可发现镜面上的划痕。  需要指出的是,眼镜盒也是件不错的藏品,其制作水平和艺术价值绝对不低于眼镜,因此也有人专门放弃眼镜而专注眼镜盒的收藏。但是,如果一副眼镜本来就存在原装的眼镜盒,那么就必须一起完整收藏,这不仅将提升眼镜的收藏价值,也会在日后的升值过程中体现出其完整性的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