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菌性结膜炎 诊疗要点及用药误区:起先单眼发病,通过手接触传播后波及双眼。患者眼红、异物感、眼痒、畏光流泪,晨间醒来因睑缘有分泌物睁眼困难,起初分泌物呈较稀的浆液性,随病情进展变成黏液性及脓性。
细菌性结膜炎有哪些临床特点?
细菌性结膜炎按发病快慢可分为超急性、急性或者亚急性(几小时~几天)、慢性(数天~数周)。按病情的严重程度可分为轻、中、重度。
起先单眼发病,通过手接触传播后波及双眼。患者眼红、异物感、眼痒、畏光流泪,晨间醒来因睑缘有分泌物睁眼困难,起初分泌物呈较稀的浆液性,随病情进展变成黏液性及脓性。也有的患者会引起周围密切接触人群的传染。有的患者可以出现全身表现如发热、淋巴结肿大等。
疾病诊断方面的注意事项
不同诊断类型应区别对待
细菌性结膜炎有超急性、急性或亚急性、慢性之别,各自的治疗原则和方法不尽相同。如果不能及时明确诊断可能会延误治疗,造成严重后果。
门诊治疗和住院治疗要得当
多数细菌性结膜炎可以门诊治疗,但是对于病情严重,特别是儿童的细菌性结膜炎,有的需要住院治疗。应该教育患者不要采取自行购药的行为进行自我药疗,这是很不可取的,常会贻误病情。对于儿童细菌性结膜炎患者因为其不容易配合检查和治疗,一般需要到眼科用专门的开睑器来详细检查和冲洗结膜囊。
及时完善实验室检查
对于治疗效果不佳或严重者应该及时给予细菌培养和药物敏感性实验,以便针对致病菌给予更有效的药物治疗,而不能盲目地更换抗生素或联合应用多种抗生素。
细菌性结膜炎的药物治疗
治疗原则
祛除病因,抗感染治疗。可给予广谱抗生素滴眼液,效果不佳或严重者应该给予细菌培养和药物敏感性实验。
结膜囊冲洗
对于眼部分泌物较多者可给予生理盐水或3%硼酸水冲洗结膜囊。冲洗结膜囊时,应避免冲洗液流入健康眼,造成交叉感染。
抗生素滴眼液治疗
常用的药物有0.3%妥布霉素滴眼液、0.3%氧氟沙星滴眼液、0.3%左氧氟沙星滴眼液等,滴眼液点眼次数视病情而定,急性期可以每小时1次,病情稳定后可减少点眼次数。
抗生素口服或静脉输液药物治疗
对于严重的细菌性结膜炎患者,特别是伴有全身症状的结膜炎患者,要及时给予足量抗生素口服或静脉输液药物治疗。常用的药物有青霉素G、头孢曲松钠、阿奇霉素、氧氟沙星等。
药物治疗误区
误区1:滴眼液使用次数不够
对于一般的细菌性结膜炎患者来说,常见的误区是眼药水使用次数不足或者好转后就不再认真点眼,造成疾病治疗时间延长,甚至引起并发症的发生。因此,应特别注意叮嘱患者规律、规范用药。
误区2:多种抗生素眼药水滥用
和误区一相反,有些医生因致病菌不明确,为提高“命中率”,尽快治愈患者,而盲目将多种相同作用的滴眼液联合应用,不但没有及时控制病情,反而会造成角膜上皮的损伤,导致更严重的后果。
误区3:糖皮质激素滴眼液的滥用
目前在基层对于糖皮质激素类滴眼液滥用的现象非常普遍。当出现结膜高度充血、眼睑水肿时,可以适当应用低浓度、低剂量糖皮质激素滴眼液,控制非特异性炎症,有利于角结膜上皮的修复,一旦炎症得到控制应立即停用。因为含有糖皮质激素的滴眼液会造成角膜上皮损害、青光眼等危害。
预防保健
注意个人卫生
治疗病眼要预防健眼,治疗自己也要预防他人
在治疗时要防止一眼患病传染给另外一只眼,同时也要防止一人得病全家眼“红”(全家都被传染上结膜炎)的现象发生。患者用过的盥洗用具必须采取隔离并消毒处理。
避免在公共场合出现,避免到游泳池游泳等。幼儿园的儿童患病时可以在家中治疗,这样既可以避免传染,也更有利于治疗和尽快康复。
避免包扎患眼:有眼部分泌物的结膜炎患者应避免包扎患眼,以使眼部分泌物能及时地排除。对于形成结膜假膜的,患者还需要到眼科专门治疗,使结膜假膜能尽早消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