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视光知识】高度近视相关验光、配镜处方原则(一)

【眼视光知识】高度近视相关验光、配镜处方原则(一)

高度近视相关验光、配镜处方原则(一):对于高度近视眼,或高度近视眼初次配镜,要注意对高度近视框架镜的适应性问题。

“高度近视患者验光和普通近视验光有什么不同?有哪些需要注意的地方?”

临床上把近视度数在-6.00D以上的屈光不正状态称为高度近视。最新的研究数据表明我国青少年的高度近视患病率在6.69%-38.4%之间,而且呈现出逐年年轻化的趋势。高度近视由于眼轴延长,常伴有眼部病理性改变,导致不同程度的视功能损害,甚至致盲。在澳大利亚,52.4%超过-9.0D的近视者有视网膜病变,而在中国,89.6%超过-10.0D的近视患者有视网膜病变。高度近视常常导致永久性视力损害,甚至失明,目前已成为我国第二大致盲原因。

中华医学会眼科学分会,眼视光学组,撰写了《重视高度近视防控的专家共识(2017)》,对高度近视的现状、定义、症状、体征、检查、诊断、并发症、处理方案、预防控制等做了综合全面的介绍,不再赘述,本文主要介绍与高度近视相关的验光和配镜处方原则。

一、高度近视眼验光时应注意的细节

1镜眼距离变化对配镜的影响

试戴时我们常常使用“一组镜片组合”来进行试戴的,比如患者的处方是-8.25DS/-1.25DC*180——1.0,那试戴镜至少需要-8.00DS、-0.25DS和-1.25DC这3个镜片组合。镜片本身是有厚度和重量的,这个镜片组合的镜眼距离就不会是10~12mm(很可能会超出12mm);

当使用的镜片组合多(比如3片镜片的组合)、重,患者戴试镜架时还容易向远侧、下方“下坠”,导致镜眼距离进一步增加;

如果使用的试戴镜架质量不好,也会造成镜架在鼻梁上向远端“下滑”,镜眼距离增加。

由于负透镜对眼的有效屈光度,视其到眼的距离增加而减少,到眼的距离减少而增加。在这个组合中的不同的镜片光度不一致,这些镜片在试戴镜上的摆放顺序会造成实际的有效屈光度不同。在对高度屈光不正验光时,光度高的试戴镜应该放置在靠角膜的一侧,光度低的试戴镜和柱镜片应该放置在远离角膜的一侧,同时镜眼距离应该尽量减小。否则会因为这种试戴镜片摆放位置的问题造成过矫正。具体推理分析过程和案例详见《视光医生门诊笔记》第三章第十二节《试戴片摆放位置对高度近视配镜的影响》。也可见前文试戴片摆放位置对高度近视配镜的影响。

2避免选用倾斜角过大的镜架

框架镜倾斜角是指镜片的平面线与垂直线的夹角。一般适合黄种人的眼镜倾斜角在8°至10°之间。图11-0-2

当倾斜角增加时,镜片的位置改变了,镜片对眼球产生的屈光效果也会改变。图2中,的眼镜,如果球镜是-8.00D,在①、②、③这三种戴镜方式下,产生的光学效果就不一样了。

我们平时所说的光学镜片的光度,是指在光学中心上,镜片平面垂直于视轴时的屈光效果。这里有两个条件:1、视轴通过光学中心;2、镜片平面垂直于视轴。

实际上我们的框架镜是有一定的倾斜角的,而倾斜角的变化会影响配戴框架镜产生的光学效果。倾斜角越大,产生的额外的光学效果会越多。这种变化可以通过马丁公式(martinformula)计算出来,说明如下。

马丁公式(martinformula)的表述是:镜片倾斜后产生的光学效果:

新的球镜NewSphere=D(power@90)*(1+(sin(θ))2/2n)

新的柱镜NewCylinder=D(power@90)*(tan(θ))2

θ是指和垂直方向的夹角,即倾斜角

D(power@90):90度轴向上的屈光力

Axisisalways@180在垂直方向上变化倾斜角度,即倾斜角,新产生的柱镜轴向是180度

N:镜片材料的折射率

现在假设我们有一片折射率是1.66的-8.00D的镜片,在倾斜角分别是0°、10°、20°(对应图2中的①、②、③三种戴镜方式),镜片倾斜后产生的实际光学效果是(图3):

倾斜角为0°,无倾斜:等效屈光度是-8.00D

倾斜角为10°,代入马丁公式(martinformula)计算:

新的球镜NewSphere=D(power@90)*(1+(sin(θ))2/2n)=(-8)*(1+(sin(10°))2/2*1.66)=-8.07D

新的柱镜NewCylinder=D(power@90)*(tan(θ))2=(-8)*(tan(10))2=-0.25D

倾斜角为20°,代入马丁公式(martinformula)计算:

新的球镜NewSphere=D(power@90)*(1+(sin(θ))2/2n)=(-8)*(1+(sin(20°))2/2*1.66)=-8.28D

新的柱镜NewCylinder=D(power@90)*(tan(θ))2=(-8)*(tan(20))2=-1.06D

这里多增加了0.28D的球镜和1.06D的柱镜,已经不少了。

https://image.ipaiban.com/upload-ueditor-image-20180131-1517402171781000535.png

图2镜片倾斜后产生的实际光学效果

可见:对于近视眼镜来说,倾斜角增加,会同时增加球镜和轴在180度的柱镜效果。倾斜角越大,镜片光度越大,这种效应越明显。所以高度近视患者应避免选择倾斜角过大的镜架。

此外,高度近视患者还要避免使用过大面弯的镜架;瞳距瞳高要测量准确,配装错误会造成较大的额外棱镜效果,会造成眼位异常和视疲劳。

二、高度近视的视力矫正目标

高度近视眼常常有伴眼底病变、晶状体混浊等器质性问题,所以其视力矫正的目标与眼睛的健康状况相关,最佳视力常常不能达到1.0或以上。即使能矫正到“正常”视力,也需要更高的屈光度,而高屈光度的框架镜片会带来更多的像差,更差的视觉质量,更厚重的镜片外观。

比如表1中的患者,发生黄斑病变后,给-12.00DS足矫正与给-7.00DS大幅欠矫正的差别不会太大(矫正视力仅提高1行),而相差了5D的两种近视镜片无论重量、厚度、成像质量、放大率、色散等都会有较大的差异,显然患者配戴-12.00DS的镜片时镜片更厚重,物象缩小更明显,色散更明显,配戴时是更不舒适。

同时,对于高度近视眼来说,度数变化1~2D对视力的提高远远不如中低度近视明显,所以给足光度带来的“更清晰”的收益不明显,反而会增加不适。所以“看得清晰”和“看得舒适间、看得持久”无法兼得,验配时需要在“清晰”和“舒适”间找一个适合患者的平衡点。

也就是说,对于高度近视来说,给框架镜配镜处方时的视力矫正目标并不一定非得是1.0,而是患者对“清晰”和“舒适”平衡的光度,是按照患者日常用眼需求,根据试镜结果“试”出来的,是有个体差异的。比如,同样是-10.00D的无明显眼底病变的高度近视,一个16岁的学生可能给足矫处方-10.00DS——0.8;一个28岁的软件工程师可能给略欠矫正的处方-9.00DS——0.6;一个从未戴过镜的60岁退休老人给欠矫正但配戴舒适的处方-6.00DS——0.3。

例:男,50岁。高度近视多年,一直戴框架眼镜,近期自觉视物不清,2周前重做了验光配镜,但配戴不适,检查:

裸眼远视力:右眼0.02左眼0.02

裸眼近视力:右眼0.05/25cm左眼0.05/25cm

原镜光度(多年一直戴的眼镜):

右眼:-14.00DS——0.1

左眼:-14.00DS——0.1

新配镜:

右眼:-22.00DS——0.3

左眼:-22.00DS——0.3

主觉验光:

右眼:-23.50DS——0.3

左眼:-22.50DS——0.3

眼底豹纹状、高度近视眼底改变,视乳头巨大近视弧斑,黄斑区色素紊乱。

通过沟通解释,不断试镜调整最终给处方:

右眼:-17.00DS——0.2

左眼:-17.00DS——0.2

试戴后感觉配戴舒适能接受。

此患者病理性近视,原来的眼镜明显低矫正,长期配戴已经习惯了低矫正处方和低矫正视力0.1。病理性近视眼底不好,最佳矫正视力只能达到0.3,虽然足矫到-23.00D可以提高一些视力,但镜片厚重,像差大,镜片放大率(视物缩小)明显,带来了适应性的问题。

对于高度近视眼,或高度近视眼初次配镜,要注意对高度近视框架镜的适应性问题。本例中患者50岁,这种年龄适应性本就差一些。另外,高度近视戴框架眼镜后视物明显缩小,所以在试戴新镜时很难耐受足矫镜片。处理方法是将矫正度数降低,待其适应一段时间后再逐渐增加度数提高视力。至于具体要降低多少要考虑顾客的年龄、适应能力、用眼需求等多方面因素考虑,在“舒适”与“矫正视力”间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