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视光知识】远视性弱视:框架眼镜还是RGP矫正?

【眼视光知识】远视性弱视:框架眼镜还是RGP矫正?

远视性弱视:框架眼镜还是RGP矫正?:戴时RGP与角膜相贴附并跟随眼球运动,其光学中心与视轴基本保持一致,棱镜效应非常小,看近物时几乎与裸眼相同,对会聚几无影响。

“最近遇到的一个12岁的男孩,睫状肌麻痹验光双眼高度远视+15.00D——0.12(图1),重度弱视,眼轴测量,双眼眼轴在17.3mm左右(图2)。我给家长推荐做RGP+遮盖+弱视训练的方案,家长未接受(可能是价格原因)。重点不是家长对弱视的认识问题,也不讨论价格问题。本文想说的是用RGP和框架眼镜矫正远视性弱视有什么不同,各有什么优缺点?”

注意看上述眼球生物测量单中WTW(白到白)测量值是12.41mm,裂隙灯下也未见真性小眼球表现,眼压也正常。可排除器质性病变。

先做一个小调查:这样的远视性弱视,如果是您来处理,您会用框架眼镜还是RGP来矫正呢?

为方便阅读和表达,我把RGP与框架镜矫正远视性弱视的效果比较(17个方面)总结整理为表1。

表1RGP与框架镜矫正远视性弱视的效果比较

RGP

框架眼镜

1放大率

非常小、视物真实

大,光度越高放大率越大;视物不真实

2视力矫正

对合并高度散光的屈光不正矫正效果常常高于框架镜

3视物时的视觉效果

接近裸眼视物的效果

镜片厚,透光率变低;像差大,周边视物变形;物象放大,失真

4视野*(图3)

与裸眼视物效果基本相同

视野缩小,周边产生环形盲区,度数越高越明显

5成像质量

6配戴持续性

因不容易摘戴,患儿能持续戴镜,治疗效果更好

因戴镜后视觉效果差,弱视治疗初期戴框架镜时矫正视力提高不明显,患者常常不愿意戴镜

7对屈光参差性弱视的治疗效果

对比敏感度、立体视明显高于框架镜;矫正视力提高有效率明显高于框架镜

8弱视治疗效果

文献研究***认为RGP治疗效果更好,尤其是屈光参差性弱视

相对差

9辐辏需求**(图4)

几乎与裸眼相同

中、高度远视常常伴随内隐斜、内斜视、高ACA;对于这一类内隐斜/内斜眼位的患者,戴正镜框架镜看近时,可以产生BO的棱镜效果,减少负融像性聚散的需求,缓解视觉疲劳

10放大率对阅读的影响

放大率几乎与裸眼相同

放大率高,对视标的视角放大,更容易阅读

11验配技术要求

相对高

容易验配

12异物感

初戴镜时有异物感,需要适应

13日常护理

摘戴护理相对复杂

简单

14配戴操作时间

相对费时

快捷方便

15安全性

相对框架镜有风险,但风险低于一般软镜,微生物感染风险约1/10000

安全,几乎无风险

16经济成本

相对高

17家长付出的关注度

高,家长需要参与患者的摘戴镜和护理卫教

相对低

表1中1~8项的绿色标注区是RGP优于框架镜的特点;9~17项的黄色标注区是RGP不如框架镜的特点,二者各有利弊。——又安全,又方便,又便宜,治疗效果又好的弱视治疗手段是没有的。(世界上哪有十全十美的东西?),但我个人更倾向于应用RGP做弱视治疗。

另外,有人说戴软镜也可以……但是,请注意软镜无法做这么高度的远视镜。即使能做,中央的厚度得多厚(正镜是中央厚周边薄),会影响DK/L,戴这样的软镜,角膜很容易缺氧的。而且以本例为例,框架镜是+15D,换算镜眼距离后正度数会更高,+18.30D——所以,软镜也不合适。

视野*

图3戴正镜片后视野缩小,周边产生环形盲区,度数越高越明显;而戴接触镜时,视野与裸眼视野基本相同

辐辏需求**

图4正镜片产生BO的棱镜效果。

中、高度远视常常伴随内隐斜、内斜视、高ACA;对于这一类内隐斜/内斜眼位的患者,戴正镜框架镜看近时,可以产生BO的棱镜效果,减少负融像性聚散的需求,缓解视觉疲劳。戴时RGP与角膜相贴附并跟随眼球运动,其光学中心与视轴基本保持一致,棱镜效应非常小,看近物时几乎与裸眼相同,对会聚几无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