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老花镜只适合看近距离物品,平时看远处或正常事物时不应继续佩戴,不分时宜长时间佩戴老花镜,会引起头晕、视物不清、眼部调节力下降等问题,有些老年人不适合佩戴渐进老花镜。
老花镜又称老视镜,是一类光学产品,供眼睛老花之人所用的眼镜,属于一种凸透镜。老花镜主要是为了满足眼睛老花人群的需要,老花镜是用于中老年人补充视力的,它同近视镜一样有许多国家标准规定的光学指标,也有一些特殊的使用规律,它和一般太阳镜相同,只凭款式和颜色顾客就能判断合适不合适购买。
老花眼是正常的生理现:
40岁以后随着人眼的晶状体逐渐纤维硬化,睫状肌逐渐麻痹,使人眼无法有效调节眼球的形状(轴向变化),只能通过调节眼睛与所视物体的距离,看近处的物体时必须移远才能看清楚,这时的眼睛状态就称为老花眼。
老花眼的表现:
1、近距离工作或阅读困难,比如阅读时需要把书本拿远,或者需要在光线强的地方阅读才能看清。
2、视疲劳,随着调节力的减退,阅读需求逐渐接近调节力极限,即在阅读时,几乎要动用眼睛全部的调节力,这样就导致不能持久用眼,同时因过度调节容易发生眼胀、头痛等视疲劳症状。
对于近视人群,近距离阅读时需要把眼镜摘掉或把读物拉远,也是老花的表现,眼睛老花后,最安全的办法就是配戴合适的老花镜进行校正。
老花镜是什么镜?
老花镜又称老视镜,是一类光学产品,供眼睛老花之人所用的眼镜,属于一种凸透镜。老花镜主要是为了满足眼睛老花人群的需要。老花镜是用于中老年人补充视力的,它同近视镜一样有许多国家标准规定的光学指标,也有一些特殊的使用规律。老花镜是一种双凸透镜,用它可以来补充眼睛调节力的不足,达到治疗老花眼的目的。
老花镜主要有三种:
1、单光镜。
2、双光镜。
3、渐进多焦镜。
单光镜只能用于看近,看远时需要摘掉眼镜双光镜是指上半镜片用于看远,下半镜片用于看近,但这种老花镜视物有跳跃现象,外形也不美观,现已逐渐被渐进多焦镜代替,渐进多焦镜可以满足远中近不同距离视物需求,外观也非常良好,国外普及率已经相当高,国内使用的人也越来越多,国内视光学专家一致认为:未来,渐进多焦老花镜有望全面替代传统老花镜。
如何选择老花镜?
1、到专业机构配镜:
对于任何一个需要配老花镜的中老年人而言,验光是必须的,而选择老花镜的话,千万不要随便在地摊老花镜选择,而且由于有些人两眼的屈光度是不同的,因而,因为成品老花镜左右两边度数一样,也是不适合的,所以,选择专业的眼镜店验光配镜很重要。
2、选择合适的镜架:
在选择眼镜架时,除了以价格、美观为标准以外,特别要注意所选镜架尺寸与本人瞳距尽量匹配,因为其直接影响到所配眼镜的内在光学质量和配戴舒适性。镀层光滑亮泽的、制作材料光滑、小而均匀的、弹性好的镜架一般质量较好,镜圈尺寸、形状必须完全一样,鼻梁对称,镜架各部分装配紧密者为好。
老花眼与近视眼之间有什么联系吗?
日前,有患者咨询“我有300多度的近视,打算做近视手术,但有朋友说人在年轻时有近视,老了后就不近视,也不会得老花眼,请问这种说法是否正确”。
这种关于老花与近视之间联系的说法是完全没有依据的。据介绍,在日常生活中确实有近视患者会发现当自己到了一定的年龄后,近视程度就莫名其妙地减轻了。而要解释这些现象,我们首先要对自己的眼睛做一个大概的了解。
我们的眼球类似于光学照相机,眼睛的角膜,晶状体等屈光介质就像相机的镜头,视网膜就像相机里的底片。近视的产生是因为我们眼睛的角膜、晶状体等屈光系统,不足以把外界物体清晰地聚焦在视网膜上。而老花却是因为随年龄的增加,晶状体弹性下降,使本来可以随意调节的功能受到限制,致使看远清楚,而阅读等近距离用眼却受到限制。
据介绍,老花是一种生理性的必然改变,一般来说老花眼从四十岁以后就会逐步出现。有一些恰巧近视度数和自己老花度数相当的人,之所以发现自己不用戴老花镜,是因为在摘掉自己的近视镜后的屈光状态相当于加上了一副凸透镜片,所以在摘掉近视眼镜后阅读会更舒适,但这并不意味着没有产生“老花”。而某些近视患者,到了一定年龄后,随着晶体的折射率改变,会抵消一部分近视。而这给人的感觉就是:随着年纪的增大,近视消失了。但实际上这种屈光现象改变的持续时间一般都会很短,一段时间后“近视”的情况依旧会出现。
老花与近视不能互相抵消
正常的眼球大体上是个正圆球。眼球的后璧有一层能感受光线的视网膜,正前方有一块双凸透镜样的晶状体。在看近处的东西时,由于眼球睫状肌用力收缩,晶状体就会因自身的弹力变凸,屈光率相应增大。相反,看远处的东西,就放松睫状肌,把晶状体拉扁。眼睛就是通过这种办法调整焦距,让远近不同的物象焦点都能恰好落在视网膜上。
眼睛近视时,眼球的前后径比正常的眼球长。看远处的东西时,尽管睫状肌已经完全放松,晶状休已经被拉到最扁平的程度,物象的焦点也只能落在视网膜的前方,到达视网膜上的是一个敞开了的朦胧圈,因此眼睛看到的只是一个模糊的影像。 近视眼大多数是在十几岁到二十几岁之间的青少年时期形成的,因为这个时期的眼球正在快速发育生长,还不稳定,没有定型。所以,不良的用眼习惯足以造成眼球畸形,就像不良的坐姿能造成驼背一样。但是,他们的眼睛还是年轻的、富有活力的,只要戴上一副适当度数的凹透镜,就仍然能正常地运用睫状肌和晶状体的调节能力,像正常的眼睛一样看远或看近。
眼睛老花时,尽管眼轴的长反正常,但是由于衰老,睫状肌的收缩能力和晶状体的弹性都降低了。也就是说,其眼球晶状体只能保持一种比较扁平的状态,没有能力把它调节得再凸斗点。因此,看近处的东西,物象焦点总是落在视网膜的后方,视网膜上的只是一个还没有聚成焦点的朦胧圈。虽然这时也可以戴上一副老花眼镜(凸透镜)来矫正,但老年人毕竟和青年人不同了,青年人戴上眼镜以后还可以充分运用自己的调节能力看远看近,老年人在看远的时候就必须把老花镜摘下来。这种情况在年轻时已形成近视眼的老年人身上尤其明显:他们的衣袋里常常装着两副眼镜,一副是看近用的,因为他老花了;另一副是看远用的,因为他的眼轴还是那么长,依旧是近视眼。
因此,近视和老花并不会互相抵消,近视到了老年不会自愈,恰恰相反,老花与近视并存,更增加了一层麻烦。
老花与近视间是怎样的关系?
不少人认为近视眼的人不老花。实际上这种说法是不对的。因为近视眼的人与其他人一样,随着年龄的增长,在他们的眼睛里,也要发生一系列的衰老退化的现象。首先是水晶体的核逐渐加大并变硬,晶体的弹性越来越小,其次是睫状肌的肌力逐渐变弱,因而发生了在看近处目标时,缺乏必要的调节力,出现读书写字困难的现象,这就是老视,俗称老花眼。
但是,近视眼的人发生老花后的表现又与一般正视眼的人不同,因而所需要的眼镜度数也不一样。一般正视眼的人40岁以后开始老花,到45岁时大约老花+1.00—+1.50D左右,50岁时老花+2.00D,55岁、60岁和70岁的人则分别为+2.50D、+3.00DS和+4.00D左右的老花,但是近视眼的人发生老花后所需要的眼镜度数,就要根据他们原有的近视度,以及他们的具体年龄等情况而定了。比如一位近视-3.00D的人,不论他到了多大年龄,只要他的近视度不变,那么,他看远处就一直戴着他原来度数的近视镜。但随着年龄增加,40岁以后,他在阅读写字或做近距离细微工作时所需要的眼镜度数,却在不断地发生变化,比如他到了50岁,眼睛也发生了+2.00的老花。那么,他看近时所戴的眼镜度数就应该是-1.00((-3.00D)+(+2.00)=-1.00D),即近视-1.00D。同理,他到了60和70岁时,他看近时所戴的眼镜度就应分别为零度(本光)和+1.00D了。
所以我们在现实生活中常会看到:戴着原来近视眼镜的老年人,在看书写字时,往往需要把近视眼镜摘掉。还有的人即使摘掉眼镜,看近处仍然不合适,还需要把目标移近或放远些。所有这些实际上都是因为在近视眼的基础上,又发生了不同程度的老花所引起的。
这样,我们就得出一个结论,即近视眼的人发生老花后看近所戴的眼镜度数,应该是他原有近视度数与该年龄应有老花度数的代数和了,而二者抵消后的度数,就是他看近所应戴的眼镜度数。但是,在我们为近视者配老花镜时并不能就这么简单了事。而还必须考虑到个人戴镜者的个人体质、营养、工作环境、职业要求及个人习惯等各方面具体情况,再经过充分地试戴后再最后具体定度配镜,这样才能为近视者配一副合适的老花眼镜。
今天关于老花眼镜是什么的相关资讯就为大家介绍到这里,想要了解更多眼镜验光以及视力防护的资讯,记得关注新概念学校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