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度近视与视网膜脱落

头晕眼花、视网膜脱落、突然失明、、、这一切离我们已经不再遥远,如果你是高度近视患者请务必定期到眼科进行眼底检查。

  个案1:一位50多岁的女编辑,用眼过度,眼镜深到700多度。一天夜里,右眼突然疼了五六秒钟;一个月后,下班时,右眼突然亮光一闪,后出现一些黑色斑点,检查发现“玻璃体后脱”。

  个案2:一位35岁的先生,CT职员,每天至少要面对电脑七八小时,近视1300度。一天上午他去打高尔夫球,下午,忽然发现左眼视物扭曲,两天内,左眼视力迅速下降到0.01,视物只见影子,就诊,发现视网膜脱离。

  个案3:一位24岁的女士,近视850度,配镜时发现右眼视力下降,视野中上方黑黑一片,但因两眼一起视物仍正常,没当回事。后右眼视野缺损角越来越大,就诊,发现陈旧性视网膜脱落,已错过最佳治疗时间,虽经手术,但视力功能已严重受损。

  眼睛看东西,是光穿过角膜-瞳孔-晶状体-玻璃体,落到视网膜上,视网膜将信息经视神经传到大脑。视网膜共分九层,视网膜脱离,是指视网膜神经上皮层与色素上皮层分离,就像感光胶片的基片和感光材料分离一样,会使眼球感光系统发生障碍,是较常见的致盲性眼病。80%至90%的患者为600度以上的高度近视者。

  眼球近似球体,眼球轴长增加1毫米,屈光度会增加-3D(相当近视镜300度),若戴600度的眼镜,就说明眼轴已比正常增加了2毫米。眼轴增长,会将眼球内层膜拉薄,血管变细,视网膜等眼组织,会因营养代谢失常而发生变性萎缩。

  玻璃体为透明的胶质体,随年龄增加,会发生退行性变性,玻璃体变性后会液化混浊,人看东西时,视野中会偶尔出现黑色斑点,俗称飞蚊症。玻璃体变性凝缩,会和视网膜发生脱离,如个案1中的“玻璃体后脱”。这些状况老年人中较多,因为只是偶尔发现眼前有“飞蚊”,不影响视力,不算病变;但眼轴变长引起的代谢失常,会加速玻璃体的变性,所以高度近视者,即使年纪不大,也会混浊与后脱离。最怕的是玻璃体和视网膜脱离时,会牵拉视网膜,个案1中眼前的亮光一闪,就是视网膜受伤的反映。

  视网膜变性会产生裂洞,液体通过裂洞浸入视网膜下空隙,是造成视网膜脱离的重要因素。裂洞刚形成时,会引起闪电一样的受刺激症状,所以一旦看到闪光,一定要及时就医,这时通过激光将裂洞“焊”好,可防视网膜脱离。若像个案3,等到“视力下降”,“视野缺损”时,还不就医,就错过了治疗的最佳时机。

  个案2的网脱为何是在运动之后?因为眼睛是个极其精密但又娇贵的“机器”,眼轴变长后,使其结构紧凑性发生了变化,经不起激烈运动的震动。

  点评:眼镜、激光治疗,只矫正了视力,没改变“眼轴变长”,也没改变“眼底变性”,所以高度近视的朋友,千万不要“用眼过度”、“激烈运动”,可要防“网脱”啊!

高度近视与遗传的关系

高度近视与视网膜脱落

高度近视是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也就是有关近视的一对基因都是本病的致病基因才发病。如果只是其中一个基因是致病的,而另一个基因是正常的,则不发病,只是致病基因携带者,譬如父母亲都不是近视眼,但他们都是高度近视基因携带者,在他们本人不显示近视,但他们的致病基因遗传给孩子,使孩子具备了两个近视基因,故而使孩子成了近视眼。

那么,高度近视遗传的几率到底有多大?

高度近视眼的男子与高度近视眼(600度以上者)的女子结合,子女发病的机会在90%以上。如果与近视眼基因携带者结合,子女可能有半数是高度近视,而同正常视力或中低度近视者结合,子女发生近视眼的机会是1/10。

有效办法可以预防

其实也不并过分担心,虽然说高度近视有一定的遗传性,但也并非必然的。孩子还小,希望注意以下诱发近视眼的因素:

一、“高危”时期,小儿生长发育的整个阶段,以10岁时近视眼发生率最高,体质差的时候和生病高热的时候都是近视眼发生的高危时期;

二、“高危”情况,宝宝出生时为早产儿、且体重在2500克以下,或者孩子患有全身性疾病,或者情绪不良的情况;

三、“高危”行为,包括每天用眼时间过长,一次用眼时间过长,睡眠时间短、用眼距离过近、目标过小、不清、在动荡的车厢内阅读、躺在床上阅读、在光线昏暗的情况下阅读、看电视、玩电脑游戏的时间过长等。此外,在孩子3岁以后每半年为其定期进行视力检查是较早发现近视的最好办法。

高度近视预防方法有哪些

高度近视与视网膜脱落

高度近视预防方法有:

1、养成良好的用眼卫生习惯

写字姿势要端正,离书本距离一尺,不要趴着、躺着看书,不要在强光或昏暗的地方看书,看书时间不要持续过长,每看书50分钟左右就要让眼睛休息一会儿,眼睛向远处望一望。

2、鼓励孩子多参加室外活动。

多看树木、花草等绿色的植物,经常把孩子带出楼群,让孩子在视野开阔处极目远眺。对于高度近视的预防很有效。

3、少食辛辣食物,忌烟酒。

治疗其他病时应慎用血管扩张剂,防止眼底黄斑部反复出血。

4、定期到医院进行眼科检查。

特别注意眼球的轴长、玻璃体混浊的变化情况、眼底黄斑部有无变性、水肿、出血等情况、视网膜周边有无干性裂孔、有无视网膜脱离征兆;凡发生突然视力下降,眼前黑影飘动等症状时,应立即到医院就诊。

高度近视预防要从娃娃抓起

高度近视与视网膜脱落

随着信息化、城镇化的发展,青少年近视眼患病率逐年上升,并且近视发生低龄化日益明显。可见,近视特别是高度近视的防治任重而道远,高度近视防治应从小抓起,从娃娃抓起。

近视的发生发展是遗传和环境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针对遗传因素目前尚无法进行防治,关键在于改善后天环境。许多家长为了治疗孩子的近视眼想尽了办法,却仍不能阻止孩子近视眼的发生、发展。其实与其被动地保护婴幼儿视力,不如帮助孩子建立健康的生活内容和方式。学龄儿童大部分的时间都在读写中度过,端正读写姿势非常重要。而如今电子产品如IPad等的更新换代也使得孩子沉迷其中,家长应减少孩子电子产品的使用时间,多做户外运动,使眼睛得到充分放松。

当孩子出现视物模糊,眯眼的时候,家长应提高警惕,尽早去眼科门诊就诊进行散瞳验光。多数家长都会对散瞳验光感到恐惧,其实不然,验光查屈光度,就等于测量山有多高,标准是从海平面计算,因此必须先进行睫状肌麻痹(散瞳),才能验出正确的屈光度。而散瞳验光对孩子是没有伤害的,瞳孔仅是暂时散大,此时仅有短期看近物模糊,畏强光现象,瞳孔恢复后一切正常。而且对少数调节过强的近视眼来说,散瞳滴眼液还是一种治疗剂。对于学龄前儿童,父母要早一些在家中耐心教会孩子认识视力表,并要反复测量,否则会影响结果的准确性,一旦发现异常,应尽早就医;对幼儿不会指认视力表时,父母可捂住孩子一只眼睛,孩子高兴大笑或挣扎反抗,而捂另一只眼睛却没有反应时,说明这只眼视力有问题。

当孩子出现近视时,父母也不必慌张,很多家长不希望孩子近视戴镜,认为戴镜近视会越戴越深。这是个错误的观点,戴镜是为了提供清晰的视力,对于裸眼视力差的孩子,近视不戴镜,孩子在远距离用眼时会采取眯眼的方式来获得清晰视力。长此以往,不仅近视加深,同时还由于长期眯眼导致散光的出现及进展。当然,除了配戴框架眼镜外,还可以通过其他的方式来矫正近视。硬性高透氧角膜接触镜(RGP)相对框架眼镜而言,在获得清晰视力的同时可以使近视发展速度减缓甚至可控制近视进展。对于中低度近视孩子来说,在适应症范围内可考虑配戴角膜塑形镜(OK镜),夜间配戴,白天学习时可获得清晰视力并延缓近视进展;而对于不适合配戴OK镜的孩子来说,若近视加深速度较快的话,则可考虑配戴RGP,相对框架眼镜来说,也可在一定程度上控制近视进展

今天关于高度近视与视网膜脱落的相关资讯就为大家介绍到这里,想要了解更多眼镜验光以及视力防护的资讯,记得关注新概念学校哦。

参考资料:http://www.h94.com.cn/20210712/4514709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