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配戴眼镜的原则你了解的有多少?

对于配戴眼镜的原则你了解的有多少?

假性近视患者不必配戴眼镜,而是应该积极地治疗。如果盲目地配上眼镜,眼睛调节机能永远得不到放松,逐渐变为真性近视,便失去了治疗和恢复视力的机会。而对于真性近视患者,主要是合适的配戴眼镜来提高视力。低度近视患者,也可以不配戴眼镜。中度或高度近视患者,由于远视力差,以配戴眼镜为宜,年轻人可以很快就适应。如果近视度数较大,或年岁较大,戴全部矫正镜片一下子不能适应时,可以适当减少眼镜的度数。一些高度近视眼(拓展→如何治疗高度近视眼),有时配普通眼镜不易矫正视力,可以试配另外一种眼镜,叫做“接触眼镜”,又叫“无形眼镜”。它是能直接扣在角膜上的一种很薄的微小镜片,不用眼镜架子,从外观上看就象没戴眼镜一样。某些用普通眼镜不易矫正的屈光不正、屈光参差、单眼自内障摘除术后无晶体等,配普通眼镜一般戴不了,都可以考虑配戴接触眼镜。有些高度近视眼也可以配戴接触眼镜。另外,某些职业工作者,如运动员、演员、潜水员等,不便戴普通眼镜时,戴接触眼镜也比较适宜。不过,接触眼镜也有一定的缺点。由于它直接接触角膜,不宜长时间地连续戴。开始戴时有轻微的磨擦感觉,可以每日戴1~2小时,等慢慢适应以后,逐渐延长戴镜的可以每日戴1~2小时,等慢慢适应以后,逐渐延长戴镜的时间,直到每日戴8~10小时。这种镜片体积很小,比角膜略小些,直径仅有9毫米,很薄,厚度约0.2毫米左右,差不多象小手指甲盖的大小和厚度,用手不好拿,也不卫生,需要借助于一个橡皮吸管,把它吸起来扣在角膜上,用时稍麻烦一点。用后要保持镜片的清洁和限部的卫生,以免角膜感染。这种眼镜的价格要比普通眼镜贵得多。远视眼配镜前,应先进行散瞳验光检查(麻痹睫状肌)。40岁以下的人,如果没有散瞳的禁忌症,应当尽量用散瞳验光,然后再根据验光的度数、患者眼睛的具体情况、年龄以及工作需要等,决定能不能配眼镜和配眼镜的度数。一般学龄前儿童有低度远视者,属于生理范围,不必配戴眼镜。但如果孩子的视力很差,则应配眼镜。所配眼镜的度数,根据具体情况而定,也可比验光的度数少一些,以适应睫状肌的紧张状态,保留适当的调节,还可以防止眼球发生外斜。对患有调节性内斜视的孩子应配戴眼镜并且应给足度数以治疗内斜。有些远视孩子有时因为自身的调节力很强,戴上眼镜以后看东西很不清楚,远视力很差,这时可以点用散瞳药促使调节机能放松,同时戴眼镜,这样,患儿自身的调节机能放松了,视力也可以逐渐提高。青年患远视由于调节力较强,一般没有症状,也可以不配镜,如果有视力疲劳症状,应该配镜。配镜的度数应比验光度数少1/4~1/3,保留一部分调节机能,如果复验试镜不能适应时,还可适当减少度数。30岁以上的远视患者,常出现早老现象,即觉得眼发花或有视力疲劳症状,应当及时配镜。散光患者如果有症状,应当配眼镜;如果没有症状,可以不配镜。配镜前也应该散瞳验光。年龄超过40岁的人和青光眼患者只做主觉验光,一般不必作散瞳验光,以免引起眼压升高。屈光参差患者,配镜常较困难。在患者能耐受的情况下,应当尽量早配镜,充分矫正,对患儿视力差的一只眼还应做弱视训练。对屈光参差太大、戴普通眼镜不能矫正的,可试配角膜接触镜。不过,太小的孩子不会合作,容易擦伤角膜。配了眼镜后,对于低度的远视或近视,可在看近或看远需要时戴,平时不必戴;对于中度或高度的远视或近视,则以经常戴眼镜为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