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视光知识】散光角膜塑形镜的验配

【眼视光知识】散光角膜塑形镜的验配

散光角膜塑形镜的验配:当手动测量矢高差时,不是选择水平(180°)颞侧4mm和垂直(90°)下方4mm测量,而是选择最平坦子午线方向和最陡峭子午线方向4mm位置测量。

“前文家长问:没有散光为什么要用散光角膜塑形镜?中提到过散光塑形镜(toric设计,或称双轴设计)的出现,让我们进一步扩大了角膜塑形的适应证,让很多原来无法做角膜塑形,或塑形效果不好的儿童能获得满意的治疗结果和近视控制效果。那如何做散光塑形的验配呢?散光塑形镜与常规塑形镜验配有什么不同呢?”

女,13岁,基础视光检查资料如表1。

双眼角膜地形图对称、规则,e值正常略偏高,现有试戴片42.50/5.00/10.6和42.25/5.00/10.6,所以我们先用常规角膜塑形试戴片做试戴:右眼试戴42.50/5.00/10.6、左眼试戴42.25/5.00/10.6,1小时后的切线差异地形图如图2、图3。

图2右眼试戴42.50/5.00/10.61小时切线差异地形图

图3左眼试戴42.25/5.00/10.61小时切线差异地形图

试戴1小时后双眼的地形图表现都是向颞上方偏位,考虑到患者角膜散光偏大,验光师双眼给收紧0.25D再做过夜试戴。右眼试戴42.75/5.00/10.6;左眼试戴42.50/5.00/10.6。过夜试戴后次日复诊,镜片活动无粘附,角膜完好,地形图如图4、图5。

地形图的表现好很多,可以接受。家长问能否通过调整再改善一下配适,让镜片更加居中一些呢?——当然可以,本案角膜散光大,我们也是先本着为患者“省钱”的原则,先尝试用常规塑形镜片试戴,如不理想再用toric设计的塑形镜。接下来就开始验配散光塑形镜。

验配散光塑形镜(toric设计)

第一步:测量地形图测量陡峭子午线与平坦子午线在弦长为8mm时的矢高差

不同地形图提供的矢高差的测量方法不同,多数地形图需要手动在高度图上分别点击测量角膜颞侧4mm和下方4mm处平坦/陡峭子午线上的矢高,再计算矢高差。

我用的地形图仪提供“平坦/陡峭子午线上的加权平均矢高”,所以不用手动点击测量,可以直接调出结果查看。具体方法如下:

调出角膜地形图上弦长为8mm区域(该地形图系统弦长可自定义)的两主子午线的矢高。图6、图7。

图6显示右眼弦长为8mm区域,子午线3.6°(平坦子午线)加权平均矢高为1080.9微米(μm);子午线93.6°(陡峭子午线)加权平均矢高为1118.7微米。所以,陡峭子午线与平坦子午线在弦长为8mm时的矢高差为1118-1080=38μm。

图7左眼弦长为8mm区域的两主子午线的矢高

图7显示左眼弦长为8mm区域,子午线172.8°(平坦子午线)加权平均矢高为1072.3微米(μm);子午线82.8°(陡峭子午线)加权平均矢高为1115微米。所以,陡峭子午线与平坦子午线在弦长为8mm时的矢高差为1115-1072=43μm。

第二步:计算所需要的toric设计量。

散光塑形镜的散光量(toric设计量)的计算符合以下两规则:

规则1:多数情况下,矢高差小于30μm时,不需要用散光塑形镜验配(toric设计);矢高差在30μm~40μm时,不一定需要用散光塑形镜验配;矢高差在超过40μm时,常常需要用散光塑形镜验配。

规则2:一般来说,每15μm的矢高差对应0.50D的toric设计量(散光塑形镜的散光量),所以右眼需要的toric设计量是38/15*0.5=1.26D;左眼需要的toric设计量是43/15*0.5=1.43D。

所以,本案中,右眼矢高差38μm,不一定需要用散光塑形镜验配,而且常规球面设计试戴的效果佳;而左眼矢高差43μm,需要用散光塑形镜验配。

第三步:试戴。

从先使用常规片试戴的地形图表现中,我们确实看到,右眼用常规片也获得了可接受的塑形效果,而左眼地形图表现相对差一些。按上述toric设计量的计算,给左眼过夜试戴42.50/44.003.00/10.6(散光量44.00-42.50=1.5D)。

次日晨复诊,镜片活动无粘附,角膜完好,地形图如图8。可见地形图表现较常规设计的塑形镜效果好很多。

第四步:片上验光,确定定片降幅

结果,我们按片上验光结果确定降幅后,给患者右眼定制了常规球面设计的塑形镜,而左眼定制了散光塑形镜,后期观察,地形图均表现“牛眼环”,双眼视力1.2,视觉质量佳。

其余检查流程和后续复诊方案与常规塑形镜验配方法一致。

散光角膜塑形镜的验配要点

一、哪些情况可能需要用散光片验配?

弦长8mm处矢高差大于40μm

近视:散光<2:1(散光的量相对大,甚至散光比近视度数还高)

角膜形态不规则,不对称

e值:陡峭e≤?平坦e

二、在地形图上测量陡峭子午线与平坦子午线在弦长为8mm的矢高差。

有2个要素:

要素1:弦长8mm,即周边4mm半径处。这是AC弧的位置,这个位置的矢高差决定了戴塑形镜后AC与角膜间是否能起到“闭水”的作用。

要素2:矢高差超过40μm时,说明球面设计的常规镜片AC与角膜间的缝隙大。矢高差过大时,AC与角膜间会产生比较大的空隙,会“漏水”。此时,镜片与角膜不能形成密闭效果,就无法形成流体力学的塑形效果。而镜片为了获得“密闭”的流体力学塑形效果,会在角膜上移位,寻找能封闭镜片边缘“不漏水”的位置,造成镜片偏位。这种情况需要用散光塑形镜验配。

三、矢高的测量

当手动测量矢高差时,不是选择水平(180°)颞侧4mm和垂直(90°)下方4mm测量,而是选择最平坦子午线方向和最陡峭子午线方向4mm位置测量。

有时因为下方角膜暴露不全,地形图未能采集到下方4mm的曲率数据。需要多次测量,直到获得满意的地形图。但临床上常常会遇到小睑裂的人,垂直方向上的采集高度常常不够,不能采集到角膜下方4mm处。可适当牵拉下眼睑以增加下方角膜暴露,但不宜牵拉上眼睑增加上方角膜暴露。牵拉上眼睑容易造成睑压增加,对角膜压力增加,角膜曲率变化。

实在无法暴露下方4mm位置处时,可选择我用的可以用“加权平均”算法“推导”8mm弦长的矢高的地形图系统。生产商对地形图“加权平均”推导的算法一般有专利保护,所以我们也无法得知其具体是如何通过中央已获得的数据去推导未能测量到的周边数据的。

四、散光量的选择

矢高差在30~40μm时不一定需要用散光塑形镜验配,可先尝试常规球面设计的塑形镜;矢高差在超过40μm时,常规球面设计塑形镜常常无法耐受、容易偏位,需要用散光塑形镜验配。

通过上述方法计算出的散光量可做为参考,临床上还需要通过试戴来确认。使用与计算散光量接近的散光试戴片试戴。

小结

散光塑形镜设计(toric设计,或称双轴设计)扩大了角膜塑形的适应证

角膜散光量的大小与选择散光塑形镜没有直接关系

散光塑形镜验配需要计算两主子午线8mm弦长的矢高差

矢高差如果太小,不合适验配散光塑形镜

散光塑形镜也需要试戴

合适的地形图有助于散光塑形镜的验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