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辐射镜片

导读:防辐射镜片所指的辐射是狭义的电磁辐射,而且多数情况下只针对于电磁辐射的特定 频段。抗辐射镜片是依照电磁干扰遮蔽原理采用特殊镀膜工艺,经过特殊电导体薄膜处理, 使镜片具有抗电磁辐射的功能。抗辐射物质是一种金属化合物,在镜片表面形成一种屏障,将低频辐射及微波进行反射和吸收,有效滤除电磁辐射波。严格来说防

防辐射镜片所指的辐射是狭义的电磁辐射,而且多数情况下只针对于电磁辐射的特定 频段。抗辐射镜片是依照电磁干扰遮蔽原理采用特殊镀膜工艺,经过特殊电导体薄膜处理, 使镜片具有抗电磁辐射的功能。抗辐射物质是一种金属化合物,在镜片表面形成一种屏障,将低频辐射及微波进行反射和吸收,有效滤除电磁辐射波。严格来说防辐射镜片的防辐射 性能特指可见光及紫外波段以外的所有电磁辐射。电磁波通过不同介质时,会发生折射、反 射、绕射、散射及吸收等。为了有效的阻止有害电磁波进入人眼,必须在镜片中添加特定材料或者在镜片表面镀特定膜层,从而能够将特定频段的电磁波通过折射、反射、吸收等方式屏蔽,同时要保证可见光能够正常透过镜片进入人眼之中。由于镜片折射率差异较大,选择添加防辐射材料很难保证镜片稳定的光学特性,因此选择具有吸波特性的材料镀膜至镜片表面是实现镜片防辐射功能的重要形式。应用于镜片镀膜的材料必须在超薄厚度的前提下具有良好的吸波作用和透明导电的特性,对于可见光区具有非常优良的透过率。能够产生吸波作用的材料主要有羟基铁、导电高聚物、多晶铁纤维、金属氧化物超细粉末等。多数吸波材料的共同缺点就是不透明,无法应用于镜片镀膜中。经过细化的金属氧化物吸收剂粒子的磁、电、光等物理性能发生了质的变化,同时具有吸波、透波等功能。

防辐射镜片按其作用原理可以分为吸收型防辐射镜片和干涉型防辐射镜片。吸收型防辐射镜片是利用材料吸收入射的电磁波,并将电磁能转变成热能。干涉型防辐射镜片是利用电磁波在传播过程中到达各膜层分界面以及膜层和镜片基体分界面上会发生反射、吸收和透射三种光学作用以此改变电磁波传播方向或者使电磁波产生干涉作用而相 互抵消。

防辐射镜片可以选择采用特殊工艺将金属氧化物超细粉末镀膜至镜片表面的方法来阻 挡有害电磁波。由于金属氧化物膜层对于可见光的透过率很高,同时能够对某些频段的有 害电磁波有效阻挡,可以满足眼用镜片的需求。当电磁波到达镜片外表面膜层时,产生反射、吸收和折射的作用。外表面膜层只吸收很小一部分电磁波,而反射和折射是主要的。折射过的电磁波通过镜片基体后有少量的反射和吸收,大部分电磁波正常透射到达镜片内表面,内表面膜层反射的电磁波和从外表面透射到达镜片基体的电磁波在满足一定条件下产生干涉作用,相互抵消。镀膜方式也可以采用单面多层镀膜,利用多层膜之间产生干涉相消来阻挡电磁波的通过。将吸波材料镀膜至镜片表面,利用吸收或者干涉相消的原理使镜片具有防辐射的作用。

防辐射镜片选择的吸波材料必须是具有透光特性的吸波材料,其原理可以分为吸收型和反射型两大类。吸收型光学透明吸波材料要求电磁波谱完全损耗在透明薄膜之中,不发生反射也不透过透明的基体。目前主要有透明导电高聚物和电路模拟吸波材料两种。反射型光学透明吸波材料要求较好的透光性和反射性,表现为薄膜对特定波段电磁波反射或者截止。反射型光学透明吸收薄膜可以分为金属良导体薄膜和金属氧化物薄膜,如Bi2 O3/Au/ Bi2 O3、TiO2/Au/ TiO2、SiO/Au/ ZiO2、TiO2/Ag/ TiO2和氧化铟锡(ITO)膜系。在防 辐射镜片中广泛使用的是氧化铟锡膜系。

防辐射镜片

防辐射镜片标准解析:减反射膜层

防辐射镜片是指可以阻挡某种特定电磁波谱的镜片。一般来说使用场合可以分为作业场所防护和公众防护两类。

本文为大家介绍的是防辐射镜片标准解析之减反射膜层。

减反射膜层

在QB2682–2005镀膜眼镜镜片减反射膜层性能质量要求中用光反射比和平均反射比 来检验镀膜眼镜镜片的减反射膜层。在该标准中特别提出所有测试只针对于镀膜眼镜镜片 中的减反射膜层。具体要求如下:

(1)减反射膜镜片单表面的光反射比p,应小于2.5%;

(2)明示光反射比P,为wc%)的,则p,应小于1.2W(%);

(3)明示平均反射比P-为W(%)的,则P-应小于1.2W(%);

(4)镜片表面有效孔径内边缘与中心的反射比差值IP中心一阳缘1应小于o.3%。

在所有关于眼镜膜层和防护功能的国家标准中,都没有提及包含多频段的防辐射眼镜的检测方法和质量标准。

下节将为大家介绍的是防辐射镜片检测标准。

防辐射镜片标准解析:减反射膜层

防辐射镜片标准解析之激光对眼的伤害

防辐射镜片是指可以阻挡某种特定电磁波谱的镜片。一般来说使用场合可以分为为作业场所防护和公众防护两类。

本文介绍的是激光辐射卫生标准之激光对眼的伤害。

激光对眼的伤害

眼是人体对激光敏感的器官。由于激光的特性,可使能量在空间和时间上高度集中。由于眼晶状体具有聚焦的作用,使视网膜在单位面积上所受激光照射的能量(功率),比相应的角膜入射量提高了近IO万倍。激光单色性好,在眼底的色差小。由于脉冲激光比瞬目反射快得多(人眼瞬目反射时间通常是150~250 ms,而激光脉冲可短至l0-6 S甚至10-12 S级)。再加上在极短的瞬间,在极小的面积上能量的集中释放,所以,即使是低剂量的激光照射也可引起眼角膜或视网膜的严重损伤。受激光损伤,轻者呈现视网膜凝固水肿损伤斑,为灰白色,病程1-2周,水肿消退。损伤重者视网膜灼伤,出现裂孔、出血,病程为3-4周,一旦出血吸收后,留有色素沉着并形成斑痕。当病变范围涉及黄斑区,则视力严重下降。相当一部分人视力降到O.1以下。

表为不同波长激光眼损伤部位

波长分区

波长范围(nm)

主要损伤部位

紫外激光

180~400

角膜、晶状体

可见激光

400~700

视网膜、脉络膜

近红外激光

700~1400

视网膜、脉络膜、晶状体

中、远红外激光

1 400~106

角膜

防辐射镜片标准解析之激光对眼的伤害

今天关于http://www.cmron.com.cn/20210824/04287170.html的相关资讯就为大家介绍到这里,大家看完以后有没有什么收获呢,更多关于眼镜的资讯请关注新概念。

参考资料来源1:防辐射镜片

参考资料来源2:http://www.cmron.com.cn/20210824/0428717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