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镜不适原因分析
近视眼镜配帽子

配镜不适原因分析

  核心提示:  配镜后不适有三种可能:一、验光结果不准确或者配镜处方未经换算;二、镜片安装不合适;三、镜片存在某些光学缺陷。  1)验光结果与配镜处方  验光方法分为主观和客观二种。主观验光适合于简单的屈光不正,而客观验光对所有屈光不正情况均合适。客观验光前需使用睫状肌麻痹剂,它能使眼球疲劳的肌肉得到休息,睫状肌的调节作用消失,瞳孔散大,隐性屈光异常变为显性,为我们得出一个真实的结果奠定了基础。特别是那些不配合的患者,我们能直接掌握其屈光情况。导致验光结果不准确的原因,一方面是方法不对;另一方面是没有使用睫状肌麻痹剂,该主观验光者客观验光,该散瞳验光者小瞳验光,如客观验光结果为-4.5DS-1.00DC×180=5.0,主观验光结果可能为-5.0DS=5.0,按此方配镜,患者不适在所难免。  配镜处方并不完全等同于验光结果,它必须在后者的基础上适当加工而成,否则患者可能无法忍受。如屈光参差就将度数控制在相差3.0D以内,以免引起两眼像不等;两眼散光轴尽量换算成平行或对称,以免导致像畸变;柱镜度数较高时适当降低,同时增加球镜度数;高度远视首次配镜要降低度数等。  2)镜片的安装  镜片的倾斜度。眼球向下看的机会较多,特别是高个患者和阅读用眼时,镜片要与视轴保持垂直,就必须有一定的倾斜度,一般为10—150。  镜片与眼角膜的距离。它对于确定镜片的有效程度和视网膜成像大小起着相当重要的作用。理论上为15.7mm,一般13—14mm即可,以不接触睫毛为宜。因为镜片离角膜或近或远,均会导致视网膜成像的放大或缩小,当两眼屈光度相差较大时,两眼像不等无法融合,造成不适。  镜片的正光心和偏光心处理不当。每副镜片都要测定其光学中心即正光心,并把它安装适当,否则进入眼内的光线发生偏斜。如10.0D球面透镜,若光学中心偏移1mm,就要引起1△三棱镜效差,出现视学干扰。光学中心和几何中心也不可混淆。在实际工作中,我们有时会有意让光学中心偏离几何中心,如用眼镜去适合不对称的面孔;镜片由于本身重量或鼻骨低平导致眼镜下滑而将光学中心向上偏移等,就是为了更好地避免偏光心的发生,还有人为地偏光心安装道理亦在此,如近用眼镜;矫正隐斜视或克服集合力不足或过强时。因此,正光心或偏光心的利弊不是一成不变的,但处理不当也会带来麻烦。  瞳孔距离测定有误或者测定正确,镜片安装有误,也可能导致三棱镜效应的发生,在此不赘述。  3)镜片本身的光学缺陷  这个问题有些是无法避免的,如柱镜或两眼屈光不等引起的像的畸变,白内障镜片视野的缩小等,在排除了其他因素后仍无法彻底消除者,便只好让患者慢慢适应了。有些是可以减少乃至消除的,如斜散光问题,球面像差、像的放大等,这就对镜片的安装和选择提出要求。众所周知,为了使眼球在视野的各个方面都清晰视物,我们应选择周视型镜片(基弧1.25D);为了最大限度消除斜散光,就选择新月型镜片(基弧6.0D);在安装镜片时,要求凹面永远靠近眼球,以消除球面像差;为了防止像不等,还可以选用等像透镜片。在实际工作中,笔者有这样的体会,许多患者在调换了另一型号的镜片后,视觉干扰马上消失,虽然两副镜片的指标完全一样,因此,选择合适的旬片型号,减少镜片本身的光学缺陷对消除配镜后不适也很重要。